更新时间 2022-08-08 22:57
上宸天原为上宸派,上宸天与天夏本是同出一源,只是上宸天修士与玄廷道念不合带着有相同理念的门派分离出来,长久以来一直与天夏敌对,意图抢夺内层控制与资源。
这一派所修之修道试图融汇上古神道,并在钻研各种早被废弃的邪魔功法,有一些玄尊把派外同辈视作血食资粮,甚至还一度对同道下手 ,以至于惹来天夏和尚未分离出去的上宸天共同厌恶,将他们逐去他界。
大玄历约280-300年,内层浊潮起来的时候,,天夏有一位大能修士不知出于什么目的,带着一部分天城离去,躲藏在了虚空深处建立了幽城。
此城以修道人为主,其内人心各异,只是一个修道聚合体,此辈不知出于何等目的,一直在追逐各种珍奇异物还有上乘法宝。
神昭派乃是古夏时期的一个门派,在古夏向神夏演变之时,有大量门派归并一体,也有如上宸天、寰阳派这般因自身势大,只是名义上从属,但实际上仍是自立一地的宗派。
但也还有一些门派,却是在此事机发生之前便早早离去了,神昭派就是其中之一。
乘幽派修出世之道,需尽量要少与尘世接触,等到功行大成之后,方能得“大逍遥”,大超脱;
他们乃是尘世之过客,诸多外世不过是修道过程中一个又一个可以供以停驻的旅舍,对他们是可有可无的。
可是修行之中很多守不住心神之人没了人性,连自身也被他人遗忘。
【莫契神族】
地陆之上有一些强大种族是从虚空之中到来的,还有一些则是邪神神裔。
但是莫契神族并不是如此,他们就是本土之民,但是在某一天,莫名其妙获得了力量,而且力量层次一开始便很高,他们走到地陆之上的时候,这里还残留着不少前纪元时期遗迹,但是创造这些文明的种族像是被清洗了一遍一样,干干净净什么都不曾剩下,得以很是容易的主宰了整个地陆,随后其便进行了对诸种族的改造。
一个高度发达的灵性文明,文明核心一切都是寄托在灵性力量的运用和分配之上,普通人也能通过植入某种寄生灵性达到获得神异力量的目的,进而最终成神,并且还尝试过创造物种。
而莫契神族不是一个单纯靠血脉维系的种族,是一个以力量层次划分的文明,这样也就没有固定的形体,完全已经脱离了血缘范畴,任何人,任何种族都可以是莫契神族。
“莫”包括着“对立、抗拒、排斥、己我”等等一些系列的含义。
“契”的意思中有着“约定、索取、重理、编造”等意思。
“莫、契”分别代表着两个意思,但是当这两者合一,又有另一个含义。
“莫”即虚无,“契”即存有,两者相合,便是从有中取夺,以填充虚无,并且
这同时表达了这个过程将是持续的,直到真正完成。
“莫契"二字,从空无中获取力量,并利用各种对等或者不对等的条件来换取自己的优势。
【莫契神义】
莫契的上层暗地里称自己是至高的对立者,他们祖源确实与至高存在着某种对立,只是一个身份上的认同。
莫契神族认为可以窃取至高的权柄,他们找到了诸多种族,并从他们神血反推,打造了许多‘至高石板’,对一些种族进行了改造。
他们取得了一些成果的,只是因为大崩灭就要来了,莫契决定躲避到间层深处,并且布置了很多后手布置,准备等到合适的时候再是回来,完成那最后一步。
【伊帕尔神族】
伊帕尔神族曾经是莫契文明的核心附庸,在大寂灭时莫契神族上层躲避进了间层,导致下层空虚,被伊帕尔神族推倒统治,吸纳造物技艺,成为新纪历主宰。
伊帕尔对间穹的利用,在任何一个族群之上,因为他们的神性力量特别适合在间穹穿梭,并把神国建立在如今的天夏东廷都护府处。
【伊摩安神树】
伊帕尔神性、意识、力量及高等知识的寄托所在。
依托于神树,整个伊帕尔神族才能由一个个分散的、独立的强大个体连接为一个无可撼动的整体。
伊帕尔的传统认为,厚重的经验和知识固然有益于族群,可同样也是禁锢和负累。
所以每过一段时日,他们会把一部分记忆和知识寄入神树之中,使得自己如新生一般重新开始,这样就能保持族群旺盛的生命力和进取心 ,同时在危机时刻,也还有过去的经验可以追循借鉴。
神树不仅是伊帕尔的精神象征和图腾,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灭亡】
在第一次大寂灭后,伊帕尔神族遭受了极大的重创,有一部分伊帕尔认为,他们能获得力量,其实并非是至高的赐福,而是因为从至高那里窃取来了一部分权柄,但是这个权柄不完全,所以他们还不够强大,故是有激进派提出集中族内所有的至高石板,修改至高契约,从而获得规避大寂灭的能力。
可是保守派却是认为,这样做实在太危险了,万一修改错了,那很可能会引发不可测的后果,说不定回直接导致整个伊帕尔族的灭亡。
于是内战由此爆发,双方各自带了一部分至高石板离开,至此分崩离析。
【异神国度】
第五纪历的世界遍布异神,异神喜爱灵性血肉,与同类相遇交流会先自报神号,称颂宣扬自身伟绩,其身上灵性表层可经受自身意识支配变化。
异神神力通常选择人类的身躯为载体,因为人类是有智慧的,但寻常生灵却不具备,而神力在寄托上去后,就会产生智力下降的问题,有时候还会受到寄托之身本能的支配,与一些同类诞下后代,很多稀奇古怪的灵性生物其实就是这么来的。
【泰博神怪】
第六纪历本该是灵性之神得势之势,所谓灵性之神也即是信神,靠人信念汇聚而出,适合灵性力量兴盛的时代。
本该由泰博神怪为主宰,但被天夏所阻。
而泰博神怪一种来自外层的强大智慧生灵,并且是一种天生的灵性生物。这种神怪在出身的时候是没有性别的,随着自身力量的提升,它们会在身躯之中孕育出一个新的生命。
这种生命外貌与人类相差仿佛,并且从一开始就具备犹如神灵一般的能力,故此大地之上那些异神称呼他们为“泰博神”,天夏则称之为“泰博人”。
在泰博人诞生后,原本的神怪旧躯并不会遭到抛弃,而是会变化成类似天夏玄甲的物事,可以为新身躯提供一定的保护和力量。不止如此,两者的实力往往是一同增长的,内在的泰博人往往偏向于灵性力量,他们的体型在一般情况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而外在躯壳则较为偏向物性,会随着成长变得越来越庞大。 据说一些强大的泰博神怪外在躯壳能有星辰一般大小,实力更是难以估量。
泰博神怪的力量层次虽也是从底到高变化的,但出身却是以不同血系为传递的,它们是像是树根一样向外分出各个不同分支,而每一个有明确继传精锐支族都是相对独立的,如果被消灭了,那么一支就彻底断绝了。
《元命之章》
根本章印“存我”
为‘一元存始,存我寄命’之意
【根基】
该境界注重于“巩固根基,养我性命”,因玄修修道,在于“物我”与“灵性”之调和,修炼中拿捏两者之间涨消的分寸,在保存身躯的前提下,去最大程度的神异化自我。
【突破】
而玄修突破境界需得找寻“玄机”使自身更进一步神异化,此中最为重要的前提就是激发自身的“心光”之印,使心光超过物我,并自始自终处于强势地位,修士则需要通过观读其他章印来不断调和,尽量使这两者达成一个完美的契合关系,将神异化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心光】
拥有心光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将属于人自身的灵性给激发了出来,“存我”代表的是“物”的一面,那么“心光”灵性代表就是“心”的那一面。
【能为】
“心光”与“存我”之印实际是一体两面,若是将之养炼的足够强大,那么就可以将心光之力导引至六正之印,甚至那些向外衍生出来的章印之上,使物我与心灵相合,从而达成更为玄异的效用,便可称之为“法术”或者“神通”了。
《灵明之章》
根本章印“知物”
为“知物见灵,观心自明”之意
【根本】
知物之印意为见知诸物,步入第二章,身体的神异化更进一步,心光开始向外发散,开始能照映改换外物。
此时心光纵心外张,心使于外,便可运使灵光,移形挪物。
不过心光完全是寄托于人身发挥的,若人身的根基不足,也就是“物我”这一面不够厚实,那所能发挥的神异就十分有限,便就很难触及到外物,所以修士需要开始兼顾磨炼体魄和积蓄本元的章印修炼。
且心光深厚者,可短暂得进行腾空飞行,或通过观读一些相对应的章印,获得飞纵腾空的能为。
【突破】
第二章书的修炼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塑造一个“神异器官”并以此统合全身的神异力量,神异组织一旦塑造成功,那么修士的身躯就会因此而改变,并向着神异化的方向更是向前迈进一步,力量也是会大大跃升。
神异器官是纯用心光塑造,并以自身身躯为寄托的介于虚实之间的物事,是物性与灵性的相合。
但神异器官并不是真正存在的实物,只是用来统合身心的,是故是什么形体并不重要,一般完全取决于修士自身的心意。要是往后再有,那或可能化成与五脏六腑相合契的模样,就是变化成脑颅、周身血脉样子的也有,这反正除了修炼之人自己可以内视照见之外,外人是看不到的。
不过要修炼出神异器官,就需先学会一定的章印和秘传章法,以至少一个正印为根底,按部就班照着秘传章法修持章印,从而凝练出神异器官。
以更多的六正之印为根底塑造“神异器官”,所能发挥的力量自然更强大,变化也就更多,上限也是更高。
不过根基也是可以弥补的,比如原本以一印为突破的修士只需回到第一章,选择另一正印从头巩固根本,那么就有可能塑造第二个神异器官,只是这样耗费的神元较多,一个不慎,就只能止步第二章,或许根本就无法再进窥到第三章书。
《阐真之章》
根本章印“见心”
为“阐辟外阳,存真若阴”之意
【章印】
见心之章,是见我之心,亦是见万物之心,存我方能知物,知物方能见心。
【能为】
此境界的修士心光能进一步扩大对外物的改换和影响,可以利用自身灵性去干涉物性,化假为真,同时能利用观想出事物的能力,影响现实,并改换现实,但并不能维持长久,在心光笼罩之下,所见一切可以称得上是真实,可若心光一去,则真实又便不存,此需看修士的心光深厚程度。
【突破】
玄修在第一道章和第二道章之时就是一个筑炼根基的过程,而在观读到三章之后,心光可以化假为真,就需要将一切都是统合起来,由于这一层章法变化繁复,章印也是较多,不但很容易走错路,也易分散精力,所以需要寻到一个核心章法,从而进行一个有益归纳。
至此之后,所有的章印都是围绕着这个核心章法来打造的,而观想图就是其中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它能帮助修炼者整理归拢好自身的章印和章法,并尽可能得帮助他们不去走歪路。
除了一些特殊的观想图外,通常都需要和修炼者自身所修炼出的神异器官相契合,而神异器官,又与修士之前修炼的正印有关,而正印之选,又在一开始就决定了,所以这是一脉相承的。
每一个阶段的修炼看似是相对独立的,可其实都是与之后修行息息相关的,修士眼前所走的路,同样也决定了下一章书所将走得路。观想图并不是任意排布的,而是需要一个可以为之依托的核心,这便是核心章印,之后的修行道路上,大多数的章印变化,乃至于修持章法,都是围绕此印而转动。
在凝聚出观想图后,就需要继续加深此套观想图中的章印修炼,使观想图逐渐由虚化实,从观想的虚影成为现世中的实物,走的是“化假为真”之法。
《玄合之章》
根本章印“常明”
玄合,即为内气外合,玄机自用。
常明,见心知我,本性常明,常即是恒,明即是照,又为恒照之意。
【根本】
到此一步,修士已然是清晰找到了自己的道路,神异器官及各个章印的力量更能借观想图之助完满发挥出来,可谓法力渐成。
而后所需行之道就是“化死为生”,完善观想图直至蜕变,使其变化为一个真正的活物。
【能为】
修炼者入此境,则便有各种神通随身,可如修炼至元神照影的真修一般,将自身观想图放出千里之外杀敌,且有分合变化之道。
【突破】
第四章书的修士欲攀上境,则先以心证心,以身证身,以道证道。
无论是玄修还是真修,从踏上修道之人的那一刻,就在寻求对天地的超脱,使自身从万事万物中脱离出去,从而成为自身之主宰,不再受外物的支配和束缚。
而若是超脱不出去,或者半途遇阻,那么稍有不慎,便会道业受挫,甚或可能有性命之忧。
这里首先要修道人有足够牢固的根本和道基,再有一个,这里必须要有登天之梯这登天梯或是上乘法器,也或来自于上层的力量,更或是与前人能相互印证的道法,由此方可渡去天关。
前者尚还好说,一些天资出众之人亦能做到,或者勉强触摸到到边限,可是后者便就难了。
而玄修之根本就在于大道章印,若在前路已辟下,便可借由前人所留的上层章印进行攀渡,或是根据自身修道以来的积累走出自我之道。
而无有前路可寻下,便需走出自我之道,借助大道天印为攀道之梯,凝聚出自我的道印,以此攀登上境,并可以此印接渡往后的攀登之人。
《神御之章》
根本章印“重易”
为“重生再造,化易己身”之意
有“心盈照神出,御主天地机”之能
【根本】
修士修炼到此一步,已是超脱天地束缚,抛却过往世之留痕,唯留己存,可谓之“重生再造,化易己身”。
第五章书修道人便可称为“玄尊”,玄尊之能,唯心而化,虚空造物,一言一动皆有神通相随,而玄尊所居之地,无需运法,无需着意,便能自生诸般玄妙。
寻常修道人功行若是不够,或者没有上层所授的印信护持,直视玄尊,哪怕只是玄尊化身,都会令人神魂心识受损。
若是对某些大能欲图作出不利之举时,受玄尊的天人感念,那么率先会有天兆异象来阻。
【能为】
玄尊已跳脱出天地,非自行化现身形时,是无法被下层见得的,下层事物也无法对玄尊造成任何影响,即使只是一具化身。
且修士一成玄尊,跳脱去天地之外,等若重生再造,化易其躯,由里到外都与凡人不同了。
而玄异就是焕然新生之后修道人所具之能为,这不同于神通道术,与修道人生命是融为一体的,就像寻常人呼吸一般,是本身就具备的能力。
但玄异虽有着种种妙用,但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用来护命存身,这在战斗之中尤为重要,一个让人捉摸不透的玄异,若是搭配各种神通法器,往往可起到逆转局势的作用。
若是几个若能够互相配合的玄异在一处,就能成就彼此,那斗战能力更可由此大大提升,不过也有玄异摆在一起时反而彼此冲突并且无法相互利用的。
【突破】
修道人成就玄尊,那是完成了己身的易化蜕变,那么下来追逐的便是己心的修持了,所谓己心,是指修道人自身一切意志、精神、心灵 乃至内在的统合。
这里有许多种修持方法,道念就包含在己心修持之中,道念是修士对自己过去认知乃至经历的肯定,也可算得上是驻世之执。
虽然通往上境不见得一定需要完得此执,但若能成就,那无疑是修行上的一种完满,也就是说,修成更上层境界的修士未必就是了却了道念,可了却道念却是有助于去往上境。
而玄尊修行中,还有两重道行功果可寻,而拥有上乘功果护持的修道人则可进而求全道法,找寻更上境之路。
玄尊,为天夏之世对于第五境修士的尊称,在元夏之世中称为真人。
玄尊之能,唯心而化,虚空造物,一言一动皆有神通相随,而玄尊所居之地,无需运法,无需着意,便能自生诸般玄妙。
寻常修道人功行若是不够,或者没有上层所授的印信护持,直视玄尊,哪怕只是玄尊化身,都会令人神魂心识受损。
若是对某些大能欲图作出不利之举时,受玄尊的天人感念,那么率先会有天兆异象来阻。
功果,即是修道人对于自身之道的梳理,在道行修行足够时,便可改换自身接应天地,达到另一种境地。
而第五境修道人则有两重功果可取,一为“寄气于虚”,二为“虚实相生”。
【能为】
玄尊道行法力修持有成,便可进行元神寄虚,虚乃是空,与实相对,与身相对,既是虚空,又是心空,唯有明白空在何处,元神去到那里,并寄神于此间,便是取到上功果。
功果虽分得上下,可只是道行之上的差别,于斗战能力并无多少提升,仍就身处在第五境中,所以只论斗战的话,下等功果的修士若是斗战能力足够强,那仍是有机会将之击败的。
但取了上等功果的修士因为元神已然超脱到了另一个层次之中,所以与之斗战的修士要是自身没到那个层次,就算将之打败消杀,没法将之彻底杀灭,其人终归还可以靠着寄虚之元神重塑身躯回来的,只是回来时日有长有短罢了。
【寄虚】
修道人在成就玄尊之后,便可以说是超拔尘俗,与世相离了,可只是到这一步,修士仍旧有“实”存于世间,乃是以变求长生,你需得时时与天地保持阴阳之衡,天地变动你也要随之应变,如此方能万世长存。
可这般一旦应变不上,那么就会导致本元流逝,乃是寿数被天地杀去,一般来说,修士若是一心静持,那么还能勉强跟上这等变化,但要是与人斗战消耗,失了对应,那么损去本元是无法补回来的。
而在这一步境地内的元神修士,天地若崩,那么可弃肉身,使元神出,就是所谓的“弃壳”之法,但这只是下等功果。
上等功果在于“舍形”,舍形非是舍身,而是不再受单纯形体之束缚,入世则化身,出世则化神,身与神乃是一体两面,而只要有一神寄虚,则形身不灭。
因这里修道人身形就好比是渡海之舟筏,只要神我还在,那舟筏随时可换,也随时可以再造上,上等功果与下等功果相比较,差距并不在法力功行之上,而是在于道行修持上,若有变劫,一个可顾世,一个不顾世,但若说哪个更可避劫长存,那自然是上等功果为上。
【能为】
寄气于虚的修士再往上走就是形神相照,阴阳互济。
自此虚实之间也再无任何阻碍,自己气意一动,仿佛便可化入虚空之中,而神气一落,便可驻世长存。
到此境界后,某些敌人根本就不必将之击败,只要以心光隔绝,便能将之从世上“抹除”不见,事实上,若是其无法入至世间,那么不拘其生是死,对世间人而言,结果其实也没有什么分别了。
而摘取上乘功果并不等于心光法力一齐提升了,只是具备更大上限和潜力,拥有更多的神通变化,自身法力仍是要一点点去修持起来的,顶多修持更快更稳一些。
但以虚实相生之能,斗战中就算被打灭世身,也根本用不着像其余玄尊一般回去重聚,顷刻之间就可化聚出来,这也是这等修道人厉害之处。
【突破】
此功果首要去执妄这一步 ,就是考验修道人自身的修行,对于道法的领悟理解,得道悟真,那执妄自解。
修道人去掉执妄,己身化虚与神相合,进而再投世重演体躯,至此虚实相生,阴阳可得互济。
而另一条路,乃是直接将寄虚之地的神气填补足满,从而对应此身,直接跳过了这一关。需求修道人根基完固,达到自身完满地步,再举神气入虚,最后达到返虚叵照,化合相映,即可成就此境。
两者对比下来,要说对道法的运用,前一个方法更为巧妙,以微小之力渡证大道,可谓完全实现修士本身对道法的参悟、领会,运用再到最终印证的整个过程。
后一法门却是从直中而取,堂皇正大,以自身绝强之力推开关门,不与你讲什么变化,大道可攀,我便可至,无道可走,我便冲闯而出,途中山河险阻皆是推平!实际不管如何走,只要能够走通,那便皆为大道。
【境关】
在天夏传承中,取得虚实相生上乘功果的修道人欲再上一层求取上境,则有一关需过,为求全道法,即汇总所习所有的道法,补全缺漏,并从中找到自身的根本之道。
并非是一定要取得上乘功果才能过此一关,大道中自有一线生机,能直接越过此关,直去上境,但正常来说没有这等道行功果的护持,是几乎不可能成功的。
【过关之法】
天夏前人为过此境关,探索出三步,即三法,分下中上。
三法可呈阶梯上行的形式求取,而上法是唯一过关之路,下中法为通往上法的阶梯,一步一步而成。
当然道行修持有成的修道人可直接跨阶而求,直取中法或上法,并非一定要从下往上都走一遍。
【下法】
存求沉定一世,定化守御,等着他我找来,因可事先准备法器和请来同道相助,那么总能防患于未然。
每杀一我,则定持可增一分,可是诸我无数,永无杀绝之日,不见得能一直胜持下去。
虽下法能用器、用法护道,但一旦失机,则沉沦堕亡,再无接续矣,就此被消杀于此世之中。
【中法】
以万化之世为经纬,遇劫则跳遁他世,若有诸我来杀,若能争则争,不能争则避去他世,并斩他我化去此外劫承负。
道理上说弱我之我总是无尽的,所以总能摆脱出去,只是如此纵跃来回,虽能避开执劫,可执我愈深,无有根本,总难彻悟道机。
长久下去自己也把自己固束住了,难以跳脱出去,很可能永远在道化诸世里来回游荡,没有办法去到上乘了。
要克服此点,那就自能不避不躲,挺身相迎,待彻悟道机,完此中法,再往上乘而去。
【上法】
上法第一关乃是无中取有,你若不知道也还罢了,你既然知道了,那必然会有相对应的那一处道化之世现出。
只要你想要求取道法或者上进的话,那么此一世必是你需克定之所在,是无论如何无法避不开的。
上法之道以于无中生有化出一世,万道化于一道,诸我聚一,而这道中之我乃是至上之我,也就是自身从元初开始,所有万化之世之我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求上法之人就是要与之决出胜负,要是成功,那么就可以证得道法之全。
因为上我乃是成就最高之我,道理上去往上境的可能比目前的本我大得多,所以修道人一旦确立了取巧的想法,不去入世,那么就会认定为你放弃并接受失败的事实,这个道化之世也就会消散退还元一,并且因为求法失败,你最终也会随着消亡。
【后言】
事实上,在求法中,修道人在成就虚实相生功果踏上求法之路后,理论上就没有退路了,只有完成上法,得全己身道法,跳出诸世之外。
因为不拘下中上三法哪一种,一旦失机,那必是消亡。
即使如同天夏执摄,以镇道之宝镇定诸维,隔绝外感,缓一时之机,但不能永世隔绝,终是会走上这一步,或者在天地之劫下消亡,但是这么做,无疑是就自弃道途了。
大道诸有中有一处世域,其中有一修道文明,名为“元夏”,该文明中有数位第六境大能,因其等之境界能明了万物始终,自知己身之道已至尽头,但又不愿道路终止,故合数人之力与数件镇道之宝,以我推法,以法推道,将这一世域化作万世,演化出己道的错漏,而每一世便为一处错漏,只消将所有演化而出的错漏之世打灭吸收,就能得取完整之终道,打通上境之路。
万世由元夏化生而出,其中一个世域中,某一界先古之人摸索出修道之法,随后出现了无数的修道人,大量的修道宗派随势而生,诸道并兴。
荒古时诸道并立,唯有真法大兴,各地宗派林立,但修道人与凡尘相分,修道人动辄闭关百千年,修道界也是一片纷乱,为修道外物内争不断,斗法之风兴盛,宗派兴起败亡也实为常事。
古夏之时,诸派维理强固,破变杀化,抚平一应天机变数,认为此是万世不易之法,然则看似抱守不动,实则内争内逐,难说终有一日道不应机,常衡破败,以至倾颓崩塌。
古夏最开始是有不少封神祗的,中晚期时,古夏诸派击败了诸多妖魔和荒古异类之后,那时候诞生的一部分自然神衹依然拥有不小的力量,他们选择了与修道人合流,而修道人也是觉得有些事情由得神祗来管束更为方便。
修道人则只需专注修道,不管俗务,也是乐得逍遥自在。
可人心会变,神亦会变,人神互通,交流愈发频繁之后,神人势力逐渐壮大,并渗透到了世间每一个角落之中,诸神勾结了一些荒古余孽,尝试着反客为主,把修道人也一并置入这一套神人体系之中。
那时候诸派可是从荒古之时拼杀出来的,每一个宗派都算不上温良,故是一察觉不对立刻决定动手,毫不留情,斩尽杀绝,很快结果是以神人被全部剿除而告终。
此后诸派也是吸取了教训,认为与其把治权交托给神人,造成这等内乱,还不如直接从派内选出一部分人来管束,由自己来当这个“神”。
古夏往神夏演变时,大量门派归并为一体,废弃宗派之别,整合各宗派实力,共同统御一世,并下正令倾废诸派,将不愿归并的门派覆灭;仅存的实力强大,拥有镇道之宝的门派则作为神夏附属,可独存一地。
在夏地有句话叫“上玄真人,望之若神”,任何人若欲对玄尊不利,便有可能牵动天机,引发天地风云变动,而若凡间世人若崇慕玄尊,那么久而久之,就会引发一些心神上变化,这些人心思会渐渐与玄尊趋近同一,进而失去自我。
神夏之名,就是因为以上层力量为尊,此时开始有一些玄尊会以此方法对世人加以奴役,称如此可致世间万载不变,减少变数。
古夏之时宗门林立,神夏之时人心各异,但大体之上却是由分散走向聚合,在经过长久演变之后,上下产生了近同的道理道念,持有这些道理道念之人自然是非常容易凝聚到一处,形成天夏。
到得天夏时期,天夏执摄受元都派祖师点醒明悟本来,为整合一世的修道力量,彻底消弭宗派之别,由玄廷统管世域发展与限制修道人,而不愿接受天夏理念的门派则要么避去他世,要么与天夏合作共存。
且天夏讲究的“世任其变,道以观教”。世间变化乃由世人之自己去作主,上修执道而行,内通天人,外御诸变,上层修道人只是设法把握好至真道理,以确保天夏存续,继传不灭就行了,平日尽可能淡化自身。
此为也是为了不夺取下层之人的得道之机,为未来能多增添几位同道之人。
天夏是十分看重下层力量的,因为天夏理念之中,所有上层修道人都是自凡尘中来,上下应该是通达无阻,且应该是一个整体。
因演化万世时,为免产生变数,所有外世之人都不知己身为他人之外感,而天夏的五位第六境执摄大能,却在受元都派祖师点醒后,明了了原来本我,定议反抗并开始为此着手准备。
在天夏这方世域中,有一股神秘力量,天夏称其为“大混沌”,大混沌所在,万事万物混乱无序,时刻处于变化之中。
那时天夏本土是有世外空隙可寻的,曾有上境大能认为,这是受了大混沌之影响。
为设法寻找对抗元夏之法,执摄遵循元都派那位道友之引,循着这等裂隙把天夏从本土迁来到夏域。
天夏认为,大混沌的存在不仅能遮掩元夏的窥探,只要主动引入大混沌,就能为将来增添变数,处理得当或能增加与元夏对抗的胜算。
而后设立玄廷,推动天夏快速发展,为与元夏一战作筹备。
之后就开始了正文中推动玄法、开始重视下层力量,接引大混沌,彻底解决内部门派之别与除灭外扰,统合上下层力量等行事。
玄廷是天夏最高层的合议制组织,统管天夏所有修士与天夏发展。
天夏规制中,凡天夏内外诸洲各宿报至玄廷之事机,则由诸位廷执共议裁定,若诸执意见合一,那么即可照此施为,但若意见不合,则会送呈至五位执摄手中,再由几位执摄来做最后决断。
通常廷议只要满九位廷执,所得结果也就可得玄廷人认可,而逾时不至之人便就不此次廷议之列了。
执摄不会干预下面如何行事,也不会去理会具体俗务,但是却牢牢掌握了整个玄廷乃至整个天夏的走向,权柄也是极大。
执摄为第六境大能,因为第六境修士的任何行为都会对下层造成影响和无意识引导,所以一般执摄不会出现干涉下面的发展。
玄廷的主要领导者,统筹天夏上下,功行资历心性缺一不可,一般是最为接近上境之人。
廷执都有翻覆洲陆之能,若是玄修,则势必是修至第五章书的人物,而若为真修,则必然炼就元神。
想要做到廷执,按照玄廷规制,则必得先镇守一方,短些六七十载,长些百载也是要的。
【守正】
天夏渡世之时,因与内层诸多势力碰撞,需上位修士出面予以平靖,而守正就是专司对外斗战杀伐。此职并非如廷执一般的常位 ,待得战事平定之后,会陆续撤去。
因一般敌不在于内,而在于外,通常还需要主动出外击敌,故是多数时候,守正不必请示玄廷便就可自行决断,更可巡弋四方,拥有一定自主之权,不似其余玄尊那般去往内外层界还需事先报录玄廷。
且守正因为司职斗战,被允许借用玄廷各类上乘法器,也可翻阅一些秘藏道书。
通常修道人自身所擅长的,乃至神通道术,过去所历斗战,都要记述下来一个大略 并交予玄廷,但守正因司斗战,不可泄漏隐秘,所以不在此列。
作为守正可观阅除执摄、廷执之外所有玄尊之载录,各宿各洲之镇就需禀明玄廷,言明因由。
【观治】
负责在内外层四处巡游察看,拾遗补缺。
【巡护】
巡护有着对修士监察正过的权力,虽无法如玄正那般从当地调用修士。
但却因为有着玄廷使者的身份,从职位上说,反而比玄正高了半阶。
选取巡护是需要过去在洲府之中有过正职,且又立过大功的修士才可担任。
【行走】
玄廷巡护和玄廷行走从位次上并无上下之分,玄廷行走有对修士的行为观察记录、呈报之权,但并无执查之权。
行走并非常设,玄廷选人,多是挑选出身无碍,兼又品性纯良的修道人。
【闻察】
以玄尊化身或是正身驻落在外层,观辨天外局势,遇到敌方来攻,提前给天夏示警或是帮助回护散落在虚空之中的天夏修道人。
一般是单纯名位,乃是闲散之职,在战争时期还多了一个支援之责,若是在虚空之中搜寻到战中的玄尊遇险,一时不及回撤,那么就需随时上前支援,虽然同样有一些冒险,但玄粮却也不少。
天夏降临后,开辟一十三上洲,一洲之中设有统理一洲的州牧,与监察州牧的监御史,州牧掌一洲军政,监御史则负责监察州牧。
在本土洲陆之外还设立了八百都护府,理论上洲府与海外都护府同级。
研发与打造科技玄兵造物的部门,有宗匠,大匠师和匠师之分。
一洲天机院院主地位等同洲牧。
首府玉京
青阳上洲
伊洛上洲
苍梧上洲
翼空上洲
益岳上洲
荆丘上洲
幽原上洲
雍关上洲
并云上洲
凉川上洲
庐扬上洲
梁泽上洲
甘泉上洲
新增海外府洲
东廷都护府(东庭府洲)
宣宁都护府(宣宁府洲)
安越都护府(安越府洲)
昌合都护府(昌合府洲)
东穹天:角宿、亢宿、氐宿、房宿、心宿、尾宿、箕宿
南穹天:井宿、鬼宿、柳宿、星宿、张宿、翼宿、轸宿
西穹天:奎宿、娄宿、胃宿、昴宿、毕宿、觜宿、参宿
北穹天:斗宿、牛宿、女宿、虚宿、危宿、室宿、壁宿
大玄历1年
天夏降临在一个经历数次纪元更迭的世界,天夏入世之后,在破碎混乱的世界上重新建立起新的秩序,开拓疆土,建立八百余个都护府。
大玄历273年元正
天夏征军乘坐一艘大舟往东而驶,穿渡茫茫波涛来到一个一眼望不到边的地陆,关征军主决定登陆,随着数百艘大小不一的舟船劈波斩浪往前行进,等到舟船数日之后靠岸,眼前所见的场景却是令人惊悚,他们发现一个巨大的堆满骨骸的城市,数万军众和雅秋女神带领的安人一同清理并建立起了瑞光城,天夏的旗也是迎着朝阳升起了。
大玄历305-310年
内层浊潮起来的时候,天夏有一位大能修士不知出于什么目的,带着一部分天城离去,躲藏在了虚空深处建立了幽城。
大玄历305-315年
浊潮最初到来时,庇佑青阳上洲的大青榕还未曾立起,洲中没有遮护,再加上内部还出现了一些乱子,使得两府当时伤亡很大,甚至其中有不少主要将领和紧要人员亡故,里面还不乏两府高层。
因为这十分影响士气,当时天机部大匠黎助就提出一个建议,用一部分造物人来代替这些人,以此稳定人心,事后可再设法销毁。
当时上层采用了这个意见,向洲内域外都送去造物人婴儿和孩童,让他们融入各个不同的群体之中,并观察和记录他们的变化,以进一步对造物人进行完善。
大玄历313年
浊潮到来后侵袭大陆,东廷深处血阳古国复苏,为了躲避某种危险拼命往都护府的地域发动侵袭,诸多上个纪元的古代神明和无数战士从长眠中醒来,面对如潮如海的敌人,建立才四十年的都护府岌岌可危,当时关征大都督当机立断,亲率大军迎战,洪河隘口与异神之战爆发。
都护府为了应付恶劣局面,下令全面动员,但凡六十岁以下,身体健康的天夏成年男子都需奔赴战场,面对源源不断,陆续觉醒过来的古代神明和战士,战局曾一度陷入胶着。
血阳古国此时正在准备一个盛大的祭祀仪式,准备把他们曾经最强大的主神唤醒过来,当时玄府的玄首颜彰和神尉军尉主岳庶定下了一个策略,组织精锐人手直接突袭血阳古国所谓的祖先之地。
这一战的战果很大,血阳古国方才复苏的神众近乎全灭,可都护府同样损失惨重,关征大都督本人战死,精锐军队十不存一,后来玄府及神尉军的主要损失就是来自这一战。
我
景游大管家
等等暖暖
壶中日月,袖里乾坤。
大福号客船在雾岛上停泊了一天,载上了最后一批乘客,在强劲西风的推送下扬帆驶离了港口,向着目的地东廷都护府首府瑞光破浪前行。
船只中层一间单人羁押室内,盘膝坐着一个身穿斗篷,戴着遮帽的人,从阴影下方露出的脸庞上可以看出这是个年轻人。
羁押室下方狭窄的翻门一开,几张报纸从外面塞了进来。
张御听着脚步声走远,伸手拿起眼前的报纸,多年呼吸法的锻炼,使得他体魄远胜常人,哪怕这里光线昏暗,也不妨碍他阅读。
他首先扫了一眼日期。
“大玄历二月初二。”
目光在这上面停顿片刻,他这才往下看。
和三天前的香岛报相比,这份报纸只是在一些货物的价格行情上有些变化,其它地方几乎是一样的,都是十天半月前的消息了。
这也可以理解。腾海海域各岛虽然往来频繁,可受限于相对落后的交通交流方式,到底不能和他前世笼罩一切的天网相比。
可比起前世那个人人依靠营养舱来维持生命,只有意识还能活动的死寂世界,眼前的一切至少还是鲜活的。
他把报纸整齐叠好,放在一边,继续原来的吐纳呼吸。
被限制活动的这几天,由于保持着长时间的入静,他却是有了一个意外收获。
他能感觉到,在船上某个地方,一个物体正散发着奇异的能量,并随着他的呼吸牵引,一丝丝的被摄取过来。
而在此之前,这样的事他还需要通过直接触摸才能做到。
他心情愉快的想着:“难怪老师常言‘存神在中,虚空即来’,果然是有道理的,看来在达到首府之前,我就能把这些源能吸收干净了。”
他并不是持续不断的做着这件事,而是每过一段时间就稍作停顿。这是他在这段时间里摸索出来的诀窍,因为只有这样才更有效率。
就在他又一次停下后,外面隐隐传来了许多孩童的响亮声音,应该是来自某个下层舱室。他仔细一辨,却是在念诵一首诗歌。
声音虽然稚嫩,可胜在整齐划一,清亮而有气势,内容也恰是他所熟悉的。
这是一首《夏风》。
此世身为天夏人,他已经听过无数遍了。
“大道玄浑乾坤载,天城百万裂云来。”
“赫赫神光耀汉霄,煌煌夏彩筑华台!”
“骄阳欲赤蒸青海,晨启东方晓太白。”
“今承人道运苍黄,万世颂传称盛哉!”
这个世界曾经历了数个纪元的更迭,有外来者的入侵,也有古老力量的复苏。每一次,新生的文明都会从废墟中崛起,再从兴盛走向毁灭,以至于大地上遍布着诸纪元的古代遗迹,到处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怪物和神明。
而这一切,在三百七十三年前的某一天发生了改变。
天夏降临了!
据说天夏到来之初,遮天蔽日的浮空天城悬于高穹之巅,以至于当时已知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望见。
而这首诗歌,就是用来称颂当时景象的。
天夏入世之后,为了在破碎混乱的世界上重新建立起新的秩序,无可避免的与那些神怪和土著爆发了剧烈冲突。
拥有众多修炼者的天夏在最开始并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对手,然而随着战事的拖延和统治疆域的扩大,也有越来越多的问题冒了出来。
为了顺应形势的变化,天夏上层对原来的修炼方法进行了改良,可分歧和矛盾也是随之出现。
自此之后,天夏修炼者划分成了两个群体。
崇奉新法的修炼者被称为“玄修”,仍然沿用原有修炼方式的,则被称为“旧修”。
而他曾经的老师,就是一位旧修!
五年前,也就是他十二岁时,他的养父替他请来了一位老师,负责教授他旧法的修行。
可是世事难料,因为一些原因,他并没有能在这条路上走多远,之后反而走上了新法的道路。
不过他现在只是堪堪入了门,这次去往都护府首府,就是想要在那里学到更高层次的新法法门。
就在他沉浸于自己回忆中的时候,外面忽然响起了一阵阵的火枪轰鸣声,紧接着,一声悠长沉闷的回响伴随着冲破海浪的声音一起飘荡过来,并且是在急骤挨近之中。
只是短暂的沉寂后,就感觉身下的船只一阵剧烈晃动,好像是被什么东西猛烈撞击了一下,幸好他提前稳住了重心,并没有因此摔倒。
零星的哀嚎声和喊叫声在外面响了起来。
他想了想,伸出手搭住了门板,轻轻一发力,咔吧一声,门栓就被顶断,伸出一手搭住门框,自羁押室里走了出来。
他站在门口,把手上戴着的朱红色手套紧了紧,这才快步走过长长的间舱,踩着层梯来到外面。
甲板上一片混乱,到处都是呼痛惨叫的人,残破的怪物尸身凌乱抛洒着,满地是流淌着的腥臭血液,船卫队的人正在匆匆奔跑着,时不时还会响起一声零散的火枪声。
他看向那些怪物的尸体,认出这东西名叫水婴,民间的叫法是“水猴子”,是大海上和内河中最常见的水怪。
他几步走到船舷边上,往远处看去,就在那里,一抹巨大的脊背暴露在海面上,上方还覆盖的一层彩色流光。
这就是使得大福号险些为之颠覆的罪魁祸首,一头具备超常力量和庞大体型的海怪。
一头灵性生物。
他思考片刻,就朝着大福号最上层的楼台走了过去,护卫队正在一名队长的指挥下救助伤员,一时也没人顾得上他。
来到上方,他一眼望见船长石栋梁正在一个衣着剪裁合体的中年男子说话,看去在争吵着什么,旁边还有五六个妆容精致的女眷,此时正发出低低的抽泣声。
“石船首,船上有火炮,为什么不开火?”
“赫连先生,这是一头夭螈,是少见的灵性怪物,它的表面有一层灵性外衣,枪炮根本没用,只会将它激怒,我们现在需要做的不是对付它,而是找出它攻击我们的原因!”
张御听到这里,出声道:“石船首,或许我知道原因。”
中年男子一扭头,诧异道:“你是谁?”
一名护卫看了张御几眼,神情一紧,指着他道:“他,他好像是那个被关在羁押室的人!”
“羁押室的人?”中年男子神色一慌,大喊道:“卫队,卫队!”
底下的护卫队长听到呼喊,反应很快,立刻带着一队人冲了上来,把张御团团包围住,一把把火铳也是指向了他。
面对黑洞洞的枪口,张御平静的站着。
石栋梁拍了拍身前护卫队长的肩膀,示意后者让开。他看向张御,道:“你是那个因为与异神教徒交易禁物而被看押起来的张少郎?”
张御道:“是的。”
中年男子还是十分紧张,道:“禁物?什么禁物?不会是都护府的要犯吧?你,你把遮帽摘下来。”
张御看他一眼,双手拿住帽沿,向后掀开。
“嚯……”
在场所有人,无论男女,在见到他面庞的那一刻,都是从心底发出一声惊叹。
他们很难想象出来,世界上竟有长得这么好看的人,一个个都是目不转睛的盯着他直看。
张御面对众人的注视,神情自然,没有任何局促不安。
他老师对他的评价是“气清神秀,谪仙之表”,这里面既有天生相貌的原因,还有就是五年吐纳术修炼下来,气质上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石栋梁也是忍不住打量了他好几眼,但他很快收敛了情绪,肃然道:“张少郎,你说你知道这头怪物找上我们的原因?”
张御点了点头,道:“刚才我走过来时,看到船上有不少水婴的尸体……”
他话还没有说完,那个中年男子就叫了起来:“对,是水婴!肯定是为了这些水婴!”他冲着那些护卫队员喊道:“你们为什么不赶走它们?是你们引来了这头怪物!”
护卫队长压抑着胸膛中的怒气,道:“赫连先生,水婴是一种食人怪物,而所有对乘客造成生命威胁的事物,我们船卫队都有责任清除!”
石栋梁打出一个手势,阻止了两人的争论,沉声道:“先听张少郎把话说完。”
张御道:“我的专学是古代博物学,了解不少怪物的习性。夭螈这种怪物在得了灵性后,会有意识的锻炼自己的幼崽,它们会把受到自己驱使的水婴赶到一个地方,让自己的幼崽去捕食,在这个过程中,水婴既充当了幼崽的护卫,同时也是它陷入困境后的食物。”
石栋梁猛地抬头,看向张御,道:“张少郎是说,这头怪物这次可能是把幼崽的捕食地点放在了大福号上?”
张御点头道:“这是最有可能的,夭螈本身并不以人为食物,这怪物应该听到了火铳声,担心自己幼崽的安危,这才有了后面的撞击大福号的举动。假如我们能把幼崽及时找出来,再妥善送回海中,就有机会避免和这怪物直接冲突了。”
“赶快去找!”
石栋梁立刻下达了命令。
护卫队长道:“父亲,我去!”话音才落,人已经疾步往楼下冲去了。
夭螈在冲撞了一次大福号后,没有再进行类似的动作,但也没有离去,而是一直在船身四周游弋,不过能看得出来,它似乎越来越焦躁了。
众人提心吊胆的等待着,生怕那怪物再度暴起,不知道大福号那时是不是还顶得住。
大约过去半刻,随着急切的脚步声,护卫队长带着一名船员赶了回来,后者手中抱着一个包布裹着的东西。
中年男子抢了上去,两人火急火燎地问道:“怎么样?找到了么?是不是你手里的这个?”
那船员紧张不安的将手中的裹布打开,里面露出了一头长着蜥尾,浑身光溜溜没有鳞片,颜色深紫的小东西,此刻正在那里奋力挣扎着。
护卫队长道:“我们在杂物室找到了这小东西。”
中年男子大喜,他挥舞双手,催促道:“太好了,快,快把它扔到海里去!”
可就在这时,那幼崽突然抽搐了几下,甩动来去的长尾陡然绷紧,短短几个呼吸后,就一下松弛了下来,头部朝下方耷拉着,一动不动了。
船员身体一僵,他咽了口唾沫,颤声道:“它,它好像死了。”
……
……
看更多正版好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