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梦回大唐
关中四月,一阵春风吹过田野,在草地上掀起一道绿色的波浪,这一切不在显示着勃勃生机。
然而清澈的河边,一个满脸愁楚的少年与这一切格格不入。
“唉,这TM的都是些什么事儿啊!”少年沉浸在思绪中好一会儿,抓着头发有些崩溃。
“李欢,你爹叫你回家吃饭了。”听着这句话,脑袋里不由蹦出那句,××,你妈叫你回家吃饭,不禁有些牙疼。
“知道了,这就回去。”李欢应了一声就开使朝着不远处的村落走去。
不过说是村落,都有些夸张,入眼,一个个茅草屋毫无章法的搭建起来,院墙是泥土混合着草屑混合垒砌在一起,毫无美感可言,墙大概只有一米多高,很轻易就能翻过去。
村落不大,只有二三十户人家,离长安城很近,不过李欢并没有去过,只是听村里的人说大概有三四十里,村子并没有名字,是经历过战乱之后迁移过来的,在这片稍微富饶的土地上定居下来。
直到大唐一统,平定了乱世,要求登记村子,村里几个年龄比较大的老人商议了一下,由于村子不远处有条小河,让后就定为“小河村”,被官府载入册籍,就这样,这个由难民组成的村子有了名字。
“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然后紧接着又是渭水之盟。我滴个神咧,这让我怎么办啊!”李欢一边走着一边嘀咕,时不时发出一声叹息。
没错,李欢并不属于这个灿烂的时代,而是个一千三百多年后的人,更为准确的说是一千三百多年之后的灵魂。
一个普通人,长相一般,平日里也就是上上班,跟同事或者朋友一起吃吃饭,吹吹牛,小日子过得还算可以。
“娃儿,在这嘀咕啥呢?什么……,瞎嘀咕啥呢?赶紧回家吃饭,不然就凉了”走着回家的路,李欢还在胡乱嘀咕,浑然不知一个汉子已经到他身旁。
李欢正在想着大唐的各种大事,被忽然传来的声音吓了一跳。
“没……没啥,我想着玩呢,这不就到家了吗?”听见声音,李欢赶紧解释,毕竟,这些东西要是传出去,自己铁定嗝屁。
“娃儿啊,别想太多,之前大夫说了,想太多了,容易伤脑子,不然会留下病根儿,你娘走的早,就留咱爷俩你可不能再出事儿了。”汉子说着,抬起蒲扇般的巴掌放在叶霄的脑袋上,轻轻的抚摸着。
听着汉子的话,李欢不禁眼眶一热。
这个汉子,正是叶霄这个时代的父亲李大山,标准的关中汉子。
而李欢的名字据说还是他特意跑去道观里特意向里面的道长求的字。
李欢很想告诉他,其实你儿子已经死了,现在身体里的是另一个灵魂。不过叶霄清楚,说了以后会有两种结果,一个是被当做妖孽绑柱子上烧死,另一个结果则是会被当作失心疯,简单点说就是神经病。
“阿耶,我没事了,你看,我现在这不是吃嘛嘛香,身体倍棒,哪有生病的样子。”说着,还拍了拍没还二两肉的胸脯,发出砰砰的声音。
“那咋行,这不是你说没事就没事,人家大夫都说了,你病刚好,要静养,这咋又跑出去了。”看着李欢把胸脯拍的砰砰作响,李大山赶忙说起之前大夫对他的告诫。
“唉,阿耶,我这两天一直在家待着,没病也快憋出病来了,再说,我这出去走走,晒晒太阳,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感觉好多了。”李欢听着父亲的话有些无奈,这两天他每次说要出去走走,父亲就会说起这句话,听得他都有些头疼。
“你这孩子,唉,算了,不跟你说了,赶紧回屋,马上饭都要凉了。”李大山本想在说两句,但又想起李欢大病初愈,没再说下去,便催促着他进屋吃饭。
走进屋里,一块木板下面垫几块土砖,这就是桌子,而凳子就是两块木桩,墙边放着一把生锈的锄头,厨房里缺了一块的铁锅,和两个磕破了边的陶碗,对了还有两双发黑的筷子……
这些,就是这个家里全部。
唐朝的时候一天是两顿饭,哪像现在,大鱼大肉都吃不完,还非要吃什么野味。
早上七八点吃早餐,因为要劳作所以吃的比较多些,称作“大食”晚上三四点吃,没什么事了,吃的少些,称作“小食”
李欢坐在“凳子”上,看着自己今天“小食”,一碗面条,关中人素来喜面食,不止是面条,面团,面饼子,馍馍,等等在关中都是很常见的。
看着碗里的面条没有一点油花,混合着李大山刚摘的野菜,就是简简单单的水煮面。
“看啥看,还不快吃啊,凉了就不好喝了。”正吃着的李大山见李欢看看自己的碗又看看他的碗,但就是不吃,不由开始催促。
“阿耶,你就吃这么点儿,这能吃饱吗?”李欢看着李大山碗里只有一半的面条,不禁问道。
“瓜怂,费什么话赶紧吃,老子还能饿着自己?磨磨唧唧,还是不是个爷们。”李大山眼睛一瞪,指着叶霄有些生气,没办法,只好低头吃饭。
李欢吃着碗里的面条,心里思索着以后的日子要怎么过。想起以前看过的小说,主角虎躯一震,各方豪杰权贵争相纳拜送礼,现在想想怎么可能,古人虽然没有现代人接触的知识多,可也没有那么傻。
仔细了分析一下,现在主要的有两件事,一个是吃,虽然现在家里还有点粮食,不过并不能支撑太久,而且都是素的,缺少肉类。
另一个就是钱,有句话说的好,有钱男子汉,没钱难汉子,话虽糙但也表明了钱的重要性。
心不在焉的吃完饭后,李欢把锅碗用水冲洗了一下过后,李大山跟叶霄说出去有点事儿,就出去了。
村里的路并不是很平坦,但李大山却如履平地,夕阳下,李欢看着渐渐远去的身影,不由想起刚醒来的时候,李大山正在床前摸着眼泪,一双眼睛肿的跟桃核一样,真的很难想象,这么个五大三粗的汉子会哭成那样。
抬起头,看着无暇的天空,火红的太阳挂在天空,李欢微眯着双眼嘴角微微向上勾起,迷惘的眼眸中,亮起一道莫名的神采。
大唐,小爷来了,准备好迎接我吧。
李欢看到李大山的背影彻底消失,这才把厨房里的菜刀插在后腰上,向着不远处的小河走去,之前李欢注意到,河岸两边的野草和灌木都很茂密,说明并没有人捉鱼,这个时候的鱼那可是彻彻底底的绿色产品,不像现代的河流,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污染和农药残留。
小河离村子并不远,也就一里多地,没一会儿李欢就到了小河边,看着眼前清澈的河水,忍不住咧了下嘴。
“虽然我不像德爷和贝爷一样是食物链顶端的男人,但是那么多集荒野求生也不是白看的。”想起贝爷,李欢就不由想起他说过那句“名言”——蛋白质含量是牛肉的六倍,拧掉头就能吃,嘎嘣脆。
李欢沿着岸边开始找有没有浅滩,不大一会儿,就找到了两三个,但是由于长期没有人,浅摊上长满了芦苇。
“唉,这可有的忙了。”说着,李欢把裤腿卷起来,脱掉了鞋子,开始用菜刀砍起芦苇。
由于这段时间一直在养病,没怎么加上吃的没什么油水,没一会儿功夫,李欢就累的气喘吁吁。
“不行了,没想到砍这么点儿芦苇会这么类,不过两个应该够了。”坐在岸边的草地上,看着自己勉强砍掉了大部分芦苇的浅滩,李欢估摸着应该差不多了看了看天空中的太阳,心里感觉大概才五六点。
“还有时间,那就歇会儿进行下一步,顺便把另一样工具也做好。”李欢把刚刚砍掉的芦苇拿了一些过来,压扁,开始编织起来。
看着手中的东西编的差不多了,李欢站起身来,把一些石头搬到浅滩上,摆成了“∨”形,中间留了个口子,方便鱼进入。
然后有从岸边随手拔了几株野草,把里面的嫩芯剥出来用石头砸几下扔了进去,然后又把一些草芯塞进了刚刚废了半天劲编好的——鱼笼里面。
把袖子撕下来一截,用菜刀裁成一条绳子,绑在鱼笼上,全力扔了出去,最后找根小树茬插在岸边把绳头系上去就好了
“能做的我都做了,下面就等明天了,贝爷,德爷,毕竟是跟你们学的,保佑一下吧。”刚说完,李欢愣住了,人家那两位什么时代,就算保佑也不能保佑到自己头上啊。
“算了,听天由命吧!”说完李欢把脚上的泥放在河里涮一下,穿上鞋回家去了。
回到家,李大山还没回来,就把菜刀洗洗放回了厨房,然后躺在床上,想着事情缓缓进入了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