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陂河畔二三事
黄陂河畔二三事
休入蜀古道 著
完本 · 1267字
现实 人间百态
普通不是平庸的代名词,而是蓬勃的生命力的象征。
目录
我的平凡家乡 · 2021-06-28

下拉阅读上一章

我的平凡家乡

  兴城,也叫兴宁。古来便是沟通南岭的重要古道。四通八达的道路,也造就了兴地区人民不同于其他客籍的老实本分,头脑里多了些生意人的弯弯绕绕。

  黄陂,位于兴城东北方,相对而言更靠近一些梅县——那个讲话娇滴滴的客籍地。黄陂位于黄陂盆地,四面山环绕,中间留下大块空地给那些四五百年前从他地迁过来的客籍人。其中以“曾”“叶”“石”三大姓为主。“林”“练”“丘”“何”“李”“廖”这些黄陂小姓氏也偏居一偶,世代生活在这里。

  中心村,位于黄陂镇的圩边。一个黄陂较大的村子。

  许许多多的老屋隔着几条道便有一座。有四合院类似的风范,但又加上了客家围龙屋的特色。其中最大的当是鳌鱼上水这个地方的老屋了。

  从正门看,一片片古老的瓦片一块块,整整齐齐地搭在一起,构成了屋顶。当雨水点滴落下,水击瓦片的声音,顺着瓦片流下的声音,为寂寞的老屋添上了几分动静。瓦片顶上有着用青石雕刻的小小麒麟,两脚站立,前爪收缩,獠牙外露,倒有那么几分的神气。

  看正门,对联是一个叫叶剑华的古稀老头的毛笔字。上联——鱼游四海。下联——鳌游五洲。横幅——鳌鱼上水。字倒是写得潇洒气十足,美中不足的便为这老头是个自私自利之人,不招人待见。

  门槛大概四五十厘米高,有高门第之说,又有说是因为怕死人在老屋停尸时诈尸,可以让他跳的时候跌倒,不知所云,老头们都不说。

  进去有着一个小亭,有着两根绛红的木柱子,看是新换的,木头质量不行,也不知道被哪个老家伙给贪了。

  往下继续走,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小门,从其中通过到达偏房,之前家家户户住在这,过来起房子在周边,便就荒废了——最多就养养鸡狗什么的。往前走,就来到了一个凹下去的空地,中间什么都没有,据说这样建造也不过是为了朝天拜祖宗敬天。空地上面是中空的,视野不太开阔,只能看向天,以及门口红旗上的“南阳堂”三字。这三字是说客家籍人的分类之类的,祖先是姓沈,后又改姓,有姓叶,姓廖,姓邓。

  再拾阶而上就是中堂,四面墙壁写着一些慈善人修缮老屋的名单。都是从老屋传下来的一脉,有着几个小富即安的,在附近村庄作威作福,小手挥挥便扣出几万来,对他们来说,出点钱让自己出名,不亏。

  再有一个门槛,进去就是内堂了。内堂中间摆着好几张连起来的四脚木桌,一直延长到祭拜墙。祭拜墙上有个木牌,刻着“文善公”三字,和梅县的“文保公”为亲兄弟,和叶剑英也算是有着些许关系的。

  两侧都有小门,再从里面进去,就看到二十来平方的空地,地上均匀地铺着秸秆,抬头看看,几根木架交错搭着,隐隐约约看到个深黑色的东西,原来是块棺材,这年头,棺材可不常见了。

  老屋门前有池塘,大约有个一百来方,周边石泥水铺成的路夹角,一株株芦苇长的高大,芦絮飘飞起来,也有着乡村美感。池塘自古以来都养着鱼,古时,每年打上来的鱼都有一两尾鳌鱼,则头弯着的鱼。这个地方便就做鳌鱼上水了。不过近年来,我没见过,那些老人也没见过。

  四周有一条路蜿蜒曲折,经过这条路,从房屋布局,道路的蜿蜒,家种的几棵水果树,构成一道美丽的乡村风景,令人惬意。

  那个门前有块水泥空地,竖纹瓷砖作墙砖,以及每年对联不变“竹报平安,花开富贵”的,两层半的现代式楼房,就是我生长的地方。

我的平凡家乡

新人海量作品免费读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

返回
加入书架

加入书签

离线免费章节 自动订阅下一章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 iCON/48/单色/举报 Created with Sketch. 举报
多音色多音源听书
满足不便看书的场景需求
前往APP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