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院产房的哭啼声传来,在丝织厂打工的小夫妻两个终于有了爱的结晶。
二人六七年前就来厂里打工了,因为家境一般,又贪玩调皮,没法继续读书,纷纷初中毕业就进厂打工了。不过好在学起手艺来都是行家,女的是挡车工,男的是修理工,也算是凭借着在这行的天赋,总算在这个小县城里安稳了下来。
县里小,地处偏远,和大城市的联系也不密切,大部分人从出生到老去,都在这几百平方公里内的某个地方度过一生,自然也很少有什么外人嫁进来,里面的人走出去的。
二人相识在工作后的三年,正值青春懵懂年华,和许多小青年一样,假期蹬着二八大杠,后座上坐着她,去郊外,去别的乡镇游玩。一来二去也就顺理成章地走到了一起。
很快,医院里传来了哭啼声,在20世纪的尾声,他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孩子。
“恭喜,母子平安,是个男孩儿!”
“是个男孩,太好了!”奶奶还有外婆高兴地说。
孩子的到来给两家人都带来了最幸福的时光,旁边病床上的陌生人也送来了祝贺。
“给孩子取个什么名字好呢?名字可不能瞎取,一定要堂堂正正。”孩子他爸拍了拍脑袋,“都怪我不好好上学,现在取个名字都没主意。”
“翻翻字典吧,别到时候又弄出什么幺蛾子出来。”
“我叫王镇,你叫孙英,都是俩字儿,给孩子取个三个字的,别整的咱全家都是俩字儿。”
就这样,把字典从头到尾翻了个遍,从早上翻到了晚上,终于确定了下来。
“就叫王海涛吧,希望他能够长大像大概里的浪涛一样,出去闯荡闯荡。”
其实,是实在取不出来什么有文化的名字了,不过海涛这个名字的想法确实无比真实的。他们都知道,这辈子大概就是在这个县里不会再出去了。
又回到了正常的上下班,不过下班后又多了个重要工作,虽然有了孩子更累了,但是,好歹有了个奔头,再苦再累,为了孩子都是值得的。
半夜三更,哭闹声又像往常一样响起,王镇起身去抱起孩子,努力想安抚孩子快点睡觉,明天还得起早上班,这么折腾下去身体实在吃不消。
左摇右晃中,孩子还是没有睡意,哭闹声更大了,王镇一气之下,将孩子往身边一甩,闷头就睡。
“你干嘛,孩子这么小。你再把他弄伤了。”孙英感受到了被甩过来的孩子,愤怒地朝王镇说着,一边抱起孩子哄起来。
“你老是这样,动不动就往旁边一甩,就不会好好哄孩子啊。”
王镇没有理睬,继续睡着,这一夜又是孙英忙活了。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大部分时候她都默默忍受着,孩子是她最大的动力。
在老家,孩子他爷爷奶奶可高兴了,左邻右舍也来热闹热闹,说着孩子更像谁,几斤几两,将来一定有出息的话。
在欢声笑语中,有些人只有脸上挤出的笑,内心里却恨得牙痒痒。
王镇有个大哥,大他15岁,还有个二姐,大他12岁。在王镇小时候,一大家子其乐融融,王镇刚工作那会,也没忘了大哥二姐,那点微薄的工资都分出一块来给大哥的女儿和二姐的女儿买零食。
可是,当王镇结婚的时候,关系就像暴风雨来临一样,突然就变天了,原来好好的一家子,突然就闹起来了,以至于王镇结婚那天,大哥竟然还来闹事,把所有的菜都掀翻在地上,甚至把灶台子都砸了。
王镇那时候才20岁,他怎么也想不明白,昔日里的大哥竟然会这样,二姐也来掺和一脚。
不过,好在他们是在县城的工厂里打工,平日里也没什么见面的机会。也算是井水不犯河水,相安无事。
就这样,简简单单的日子一直持续着,生活虽然不富裕,但是也将将够用,两个人打算省吃俭用,把工资都攒起来,让儿子以后好好上学,争取念个好大学,去大城市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