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中劫在线阅读

滩中劫

历史 / 民间传说

25.59万字|完本

更新时间 2022-12-06 20:03

书籍摘要: 黄河岸边有个杨庄,村中有个青年叫杨一群,早年丧父,和母亲相依为命。因家中有些祖上留下的田产,家境还算殷实。幼时到开封学武艺,在教会学校读书。日本人占了开封,不得已返回杨庄。平时跟本族大哥杨德中在黄河两岸游走。这期间练就了一手神枪。听说北岸有个叫小红鞋的女孩,天生丽质,随决议娶其为妻。围绕娶妻和本地土匪胡十三展开较量,历尽风险,终杀胡十三。本地日伪势力猖獗,国民党流亡政府颁布,杀一个日本人那头可换现大洋五十个。据村中传说,杨屡杀得手,救济穷人齐大儒。后来终被日伪势力杀害。当年,本地日伪汉奸被原阳当日游击队消灭。

Q1:《诡秘之主》第二部什么时候发布?

「爱潜水的乌贼」新书将于3月4日12:30发布,诡秘世界第二部《宿命之环》即将来袭!

Q2:在哪里可以看到爱潜水的乌贼的新书《宿命之环》的最新信息?

加入卷毛狒狒资讯站,乌贼新书情报大公开!「卷毛狒狒研究会」是起点官方打造的诡秘IP互动主题站,依托原著丰富的世界观设定,为用户打造序列升级+魔药合成的全新互动方式。入会成员将体验诡秘世界独特的成长体系。为鼓励用户在站内创作相关衍生内容,优质作品还将获得盲盒等实体奖励。作者乌贼大大也会在此与大家深度交流。阅读小说就可以获得随机掉落的神秘碎片!还有更多精彩玩法等待你的解锁~

Q3:《诡秘之主》首款官方限量版盲盒介绍?

超前情报!盲盒内10位塔罗会成员随机款大公开:
1、塔罗会的创始人“愚者”先生——克莱恩·莫雷蒂 “总有些事情,高于其他。” 黑发褐瞳、容貌普通、轮廓较深的青年。 他原本是名为周明瑞的现代人,却因一个转运仪式而意外成为霍伊大学历史系学生克莱恩。而后,他加入廷根市值夜者小队,成为“占卜家”,又为守护廷根而牺牲。死而复生后,他为复仇及寻求晋升,转换多个身份,并逐渐发觉世界的真相。 在了解到来自星空的威胁后,克莱恩选择成神,并为对抗天尊的意志陷入了沉眠……
2、塔罗会最热情的“正义”小姐,奥黛丽·霍尔 “下午好,愚者先生~!” 金发碧眼的少女,是贝克兰德最耀眼的宝石。 她出身于鲁恩大贵族霍尔家族,身份高贵,备受宠爱。最初,她被意外拉入灰雾之上,成为了塔罗会创始成员。而后,她通过塔罗会成为了一名“观众”,并让自己的宠物犬苏茜也成为了超凡生物。她善良温暖,渴望帮助更多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在愚者沉睡后,她毅然离开了家族,为实现理想和唤醒愚者,迎接着新的挑战……
3、塔罗会中大名鼎鼎的“倒吊人”先生——阿尔杰·威尔逊
……

章节试读
第一章

    一

  杨庄的杨一群听卖花布的女人说,北沿儿陈家寨有个小妮长得很好看,人送外号“小红鞋”,因为她和三婶娘学女红,先给自己做了一双红色绣花鞋穿上,鞋面上还绣着两朵藕莲花,像影子一样走路,着实炫人眼目。小红鞋乳名陈妞妞,今年十七岁,属龙的,还没聘定人家,仍然待字闺中。不过,周围各庄有钱和有点势力的人,都在盘算着如何把这个小妞妞弄到手。特别是胡坡村的胡十三,这个人是当地一霸,手下有一帮人十几杆枪,在本地算得上怙恶不悛之人。小孩儿哭了就拿他来吓唬。他最早看上的是小红鞋她娘大白鹅,为了这件事,他还轻而易举地就把小红鞋他爹陈乾坤害死了。那时候小红鞋还小,大概只有十来岁,胡十三还不知道这个小妞会出落得比她娘好看十倍。小红鞋她娘皮肤白皙,白得耀眼,人送外号“大白鹅”;因为脚上穿着小白鞋,也叫“小白鞋”。她身上总发出一股蜜蜂才有的甜腻味道,胡十三很喜欢,就是因为这个味才要了陈乾坤的命。据村里传,她丈夫没死的时候,她就和胡十三有一腿,丈夫死了她也知道是谁害的,她就是一直佯装不知,明里暗里的,就跟着胡十三过起了生活。陈家的族人也都知道,个个心里明镜似的,却都不敢言声,都惧怕胡十三的淫威——那可是人命关天。过了几年,小红鞋长得出水芙蓉一般,走路似一阵微弱的春风,又如传说中的游魂,悄无声息,你就是看着那双小脚轻抬轻落,却听不见一点声响;一双纤细的小手,颜色白里透红;瓜子脸,弯弯的眉毛如落上去的一抹月影,如梦如幻。红晕满了香腮,双唇薄如蝉翼。粉颈纤弱,怜惜处,宝黛略有不及。两只水灵灵的大眼睛对满世界都送秋波。那小蛮腰,如杨柳沐了春风,如楚女又瘦了半围。那头乌发,用一根红头绳扎着,走过去撒下一路桂花香气。身上的衣服也不是绫罗绸缎,都是用粗布缝就,穿在她的身上就显得格外不同,凸是凸凹是凹的,一切都是恰到好处,一切都是浑然天成。让人看上一眼就酥软了。无不惊叹造物主的神奇。就这样的一个美人,凤凰一级的人物,竟然在大白鹅的鸡窝里长成,还至今无人来聘,仍旧待字闺中。这让周围那些蛮横者无不蠢蠢欲动。尤其是胡十三,他虽然占着其母大白鹅,但是他那得陇望蜀之心从不稍减,在他眼中,大白鹅早成了残花败柳,这个小妞妞才是真真的天下尤物,世上难寻。看着小红鞋从他身边走过,两眼发直,馋涎欲滴,最后还抻着脖子咽了一口唾沫。胡十三暗中思忖,这个小人儿还是我的,这是河神为我准备的一道美味。这一点,陈家寨的人也都明白着。陈家族人里有个胡十三的手下,叫陈八斤,系小红鞋堂兄,他是胡十三忠实的奴才。有他做内应,这个小妞早晚要遭了胡十三的毒手。大白鹅心里也明白,只是佯装不知。她有她的打算,只要胡十三能满足她的需求,她情愿把女儿送给胡十三享用。她对自己说,女人最终都是要过男人这一关的,至于跟谁又有多大差别呢?这娘俩的事,被卖花布的女人添油加醋地讲给了杨一群,杨一群听后也心动了,他似乎看到了这个小红鞋就站在他的眼前,他朦胧中认定了,这可不是一般的女人,这是又一个七仙女下凡,也可能是原来那个七仙女的侄女或者孙女,也可能是天仙姐姐家的女儿,特意为了来到人间找董永们才生的,眼下虽然待字闺中,那是她还没有找到要找的人。他想,我就是她要找的凡间董永。我不是董永,我是杨一群。董永有什么?家徒四壁,自卖自身,也许会有一头老牛,那也是哥哥送给他的。我有双枪,我还有一身的武功和辉煌的远方,俺杨一群将来要成就一番大事业。恍恍惚惚中想着,用手按按腰里的两把盒子,暗暗较劲着:胡十三,试试!就这样,经这个卖布的一说道,小红鞋这个画中仙姑,一下就系在了杨一群的心尖儿上。他想:小红鞋,定了,谁挡我的道我杀谁。他初步就锁定了胡十三。

  阳武卖花布的走了以后,杨一群放不下这件事。他平时喜欢玩枪,喜欢和人打赌、斗勇,就是不喜欢逛窑子、吸大烟和赌钱。他爹死了以后,他娘让他到开封学艺,这还是听了祥和滩董家人的话才去的。杨庄和祥和滩是邻村,杨家和董家祖上就有往来。他家的田地够他娘俩衣食无忧,另外还有足够他学艺念书的学费。他在家读私塾几年,在开封学艺五年,还读教会办的学校几年,本来想继续深造,再读中山大学,不成想,日本人占了开封。他憋着一肚子怨气回到村里,和母亲守着祖上留下的两顷地过活。这期间,他看这世道不太平,在本族哥哥杨德中杨青山撺掇下,买了两把盒子枪,平时没事的时候练练,静待时机,欲图大事。开始时,他告诉母亲,想去参加国军,母亲没有答应,理由是家中就他一个男丁。忠孝不能两全,就没有违背母愿,暂时很不情愿地留在了家里。杨门族大,有不少青壮年在家里也不安分,又加上兵荒马乱,在这个十年九淹的黄河滩里,常有不安分的情绪蠢蠢欲动。这一带没有政府,堤南只有日伪的维持会。听说国民党政府设在西乡贺庄,那里也有国军,就是不经打,日军有飞机大炮,总被日军打败,损失惨重。杨一群尽管没有买一群羊放着,平时事情也不少,也找不到机会出去做事。时间久了,意志消磨殆尽,慢慢地也学会了喝酒和到处游逛,有时候也随族兄杨德中到北岸阳武一带活动。一来二去的,和河北岸一些土匪也就结下了冤仇。杨一群一身本事,跟着师傅学会了点穴功,还会几套拳脚和枪棒刀剑。平时穿着大衫,腰里别着双枪,也算是黄河南岸的好汉。据说他的枪法很高,传说,他从来不露枪,更没见过他打枪。他平时穿着一件大衫,就是薄薄的大氅,个子不算高,走路飘飘洒洒一阵风,干净利落,一看就是个练武之人。白白的皮肤,眉清目秀的,不乏儒雅风度。据说,他打枪都是从衣服里开枪的,两只手伸进兜里,透的,笑着就把子弹射出去了。当然,子弹也把衣服打出两个窟窿。据说,他练就这手功夫,想法很简单,这样总比对方快半拍,还让人猝不及防。他的母亲平时怕他出事,守了大半辈子的寡,就这一个儿子,平时非常小心地看着,恐怕出事。他已经二十出头了,母亲老是想着给他寻个媳妇,说了几个他都不中意。不是嫌人脚大,就是嫌人家脸上有杂面星,要不就是嫌女方是个封建女子——没有放脚。还有一个她爹是维持会的,尽管家有良田百亩,可是,给日本人办事,那就更不成了。他当时咬咬牙说,我终究有一天......没说出口。他族兄杨德中杨青山二人,家境不如他家殷实,也都是些不安分的,一到秋季就结伙窜到北沿儿开封一带,那里离家远些,去干些不太光明正大的事,就这也很难传不到村里来。杨德中是首领,大家都听他的。杨青山和杨一群私交甚好,俩人都喜欢玩枪,没事的时候,偷偷地在院子里瞄准,遇上春节过年,就在院子里打几枪,这样可以混淆视听。杨青山比杨一群的个子高,走路有点驼背,二三十岁,长相却像个老人。不过,他的枪法也不输杨一群。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心细手狠。北沿儿卖布的说完这个小红鞋,杨一群首先想到的是杨青山,他想叫上杨青山和军师齐大儒一块儿去阳武陈家寨一趟,他要亲眼目睹小红鞋的倾国倾城貌,最重要的是看看她的脚,只要不是小脚就有戏。他不待见小脚,冯玉祥号召放脚,说是封建陋习,谁敢不放?那时候,他在开封学武,他亲眼见过,一帮子人把一条裹脚布挑在长棍上游街,真是丢死人了。他同时想到,既然这个胡十三不是东西,霸占了她的母亲大白鹅,还觊觎着小红鞋,这个无耻之徒,是可忍孰不可忍,他想,有朝一日,我必杀胡十三。他也知道,仅凭他一己之力,不摸对方底细,不敢冒然行动。他想让杨青山和齐大儒一同前往,探个虚实,再做下步打算。他也想到了母亲那里,如果真如卖布的所说,小红鞋花容月貌,人又本分,勤于女红,那就把她娶回家来,抢回来也行,这也完了母亲的一桩心事。他想着,先去禀报母亲,转念又一想,这个卖布的为何要对我提这个事儿呢?就因为我买她一丈花布做床单吗?要不她就是知道我目前还没有婚配,可能急着寻亲事,她想的未必不是好意。可是,她也不是陈家寨的人,她怎么就知道这娘俩的底细呢?再想想,这也不奇怪,卖布的走街串巷,哪里是她走不到的?那时,黄河北岸比南岸乱,枪支泛滥,土匪横行,大白天就能取人性命,他去过北沿儿,劫路的闹得路断人稀,每个村里都有土匪,还是小心最好。他又想到,北岸长常派人到南沿儿来卧底,这个卖布的,总不会是北岸派过来的卧底吧?不会,我杨一群目前还没有死敌,卧我的底,卧我的底,完全没有必要。他左思右想总觉得这个女人慈眉善目的,不会带有恶意。想了个仔细,这才决定先把他的想法告诉母亲。

  眼看天气已经进了后秋,秋风嗖嗖地刮着,大杨树叶子,大槐树叶子被风吹落,漫天飞舞。地上的荒草也都开始枯萎,多数树上已经透明,树梢上的花喜鹊被风吹得左右摇摆,羽毛也随风炸开了。杨一群穿着大衫,快步回到家里。他推开大门,看见母亲在院里忙碌。院子里养着一群鸡,大公鸡迈着绅士的步态,在地上不停地踱步。堂屋大门开着,三脚门条和两边的门台上一尘不染。杨一群的母亲五十不多,守寡二十多年,咬着牙,忍受着堂哥的欺负,终于把儿子养大成人。她头上盘着发髻,用一个银簪别着,裤管脚踝处用布扎着,身上干干净净,精神矍铄,步态稳健,一点不像五十岁出头的人。搁现在正是到处找男人的年龄。看上去显得年轻。她看见儿子走进院子,就站在院子当中不动了。用一双慈爱的目光盯着儿子看着。

  “娘,我给你商量个事儿,也是你经常挂在嘴上的事儿。”杨一群一进院子就开始叫娘。

  看着兴冲冲的儿子回家,母亲用右手捋了一下额头的散发,微笑着说:“我经常挂在嘴上的事儿,那还会有啥事儿呢?除了你娶媳妇的事,别的事我也不爱听。”

  院子里放着几个小凳子,平时都是用来坐人说话的。杨一群拉过一个小凳子坐上说:“还真是娶媳妇的事。”看了母亲一眼,不往下说了。停顿了一下,又看着母亲问,“你想听不想?”

  母亲瞪了一眼儿子说:“不想听!你这个孩儿,你快急死我了,我哪一会儿一抻腿,你再娶回来八个媳妇我也看不见了。”

  “那好,我现在就给你说说。”随后,就把今天卖花布的女人对他说的事讲了一遍,等着母亲的反应。

  这件事情,带着如此难度,还当成一个非办不可的事情来说,让老太太觉得十分不解。周围十里八村的女孩不找,非要跑到北沿儿去抢媳妇,北沿儿的人个个都是土匪,割草篮里都放着搉炮,你抢他们的女人他能甘休?这不是拿命当儿戏嘛。老太太当时就有不高兴了。她干脆也拉过一个小凳子坐下,表情也严肃起来。她盯着儿子看了半天,发现儿子一切都很正常,不像是发烧说胡话,而且还是一本正经的表情。儿子的心事当娘的知道,她知道儿子不想早点儿娶亲,是担心眼下兵荒马乱的,又是老日又是国军,又是土匪劫路的,他怕自己哪一会儿眼一闭误了人家女儿。自己又是这样一副德行,不如趁着这几年无牵无挂,多逍遥几年。这是儿子的想法,母亲自然知道。母亲的想法就是早点娶亲,传宗接代。她想着自己一天比一天老,一天比一天离墓坑近,趁着没闭眼之前,完了自己的一桩心愿。守寡几十年,不就是等着这一天嘛。男人在时,给儿子起名字叫一群,就是希望将来枝繁叶茂,生一群儿孙,就像放羊一样。谁知道,儿子自从开封回家来,这都几年了,每天晚上不是练功,就是抄枪的,就是不提娶亲的事。今天提起娶亲的事,本来老太太挺高兴,听完却就把脸沉下了,她想,这个事万万不成,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这个卖布的是不是要害我的儿子啊?是不是北沿儿听说我儿子厉害,想除掉对头,故意诱骗儿子到北沿儿去,然后,再......越想越怕,当时就哆嗦起来。她用手朝儿子点了点说:

  “不中。”

  就这两个字,斩钉截铁,不容辩驳。杨一群也把脸沉下了,他不知道为什么“不中”,好好的一个女孩儿,长得很天仙一般,母亲为什么就不愿意呢?这不是母亲的真实想法。平时把娶媳妇挂在嘴上,开始的时候,母亲托人说了几个,不是杂面星多就是裹脚,都不中意。后来,母亲把条件降低了,让他自己选,只要看中哪个了,找媒人重金去聘。今天怎么就不中了呢?他问母亲为什么不中。母亲又说:

  “不中就是不中,你只要心里还有你娘,就趁早死了这个心。”老人气得吹猪一样,在那里久久不能平静。喘了一会儿气,这才逐渐平静了些,继续说话。“河北沿儿是个啥地方,阳武,那是土匪窝,哪个庄里没有几十杆枪?哪一天不死人?劫路的比赶集的都多。正走路咧,那边枪就响了。你去北沿儿抢人家的女人,还是一个天仙一样的女孩儿,你这不是往老虎窝里掏娃嘛。我就你这一个儿子,我不能早早的没了男人,到老了再没了儿子。不中,一百个不中。”说完,竟站起来走了。

  “我......”杨一群正想解释,不成想母亲竟然走了,不听。他看着母亲的后背大声说,“这个不中,以后我就不娶了。”

  他这是威胁母亲。其实,他心中已经有了主意,他知道母亲的担心。他此时很自信,自从跟本家哥哥杨德中在河北岸跑过几趟,他就从心里看不起北沿儿那些土匪。就凭他的双枪,凭他的一身功夫,他还真的没有发现对手。他心里说,娘啊,你太小看儿子了,我不给你领回来一个如花似玉的儿媳妇,我就白练一身功夫,我就不叫杨一群。

  正当他自己得意时,走进堂屋里的母亲朝他喊:“你不娶媳妇就不会有儿子,将来老了没人管你,反正我死了有人戴孝有人磕头。小孩儿,你就是不能去。”停了一会儿,堂屋里又朝外喊,“你说你学了几年武术,还上了几年洋学,就这点儿本事,在家里找不到媳妇,偏偏跑到河北沿儿去跟人家抢媳妇,你不嫌丢人我还嫌丢人呢。”

  这几句话刺激了杨一群,他站起来辩驳说:“我那是没有看中谁,我不是没本事娶媳妇。我要是想娶,我娶一大群。我是说这个女孩儿长得好,人又本分......”

  屋里还在往外传话:“儿啊,你没听说过嘛,宁要贤德,不要颜色。长得好的女人都是祸水,你天天读书识字,这个道理不用我多说。那个卖布的女人,我看她没安好心,她咋不对别人说啊?专门对你说了,河北沿儿陈家寨有个狐狸精,那都是骗你上当咧。她就是没安好心。”

  越说越离谱,杨一群在外面是何等样的形象,从来就是一肚子主意一身胆量的人,到了母亲这里,竟然就说不通了。他气哼哼地站起来说:“不跟你说了,我去找青山哥商量,再找齐大儒撺掇撺掇。”说罢,朝门外走去。

  走到门口了,还听见母亲在屋里喊:“小孩儿,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如果就此打住,杨一群取消了到北沿儿寻妻的念头,故事也就结束了,按照老太太的思路,重贤德不重颜色,娶一个看得过去的女人做老婆,生他个七个八个的,也算子孙满堂,完了人生大事。造物主偏偏就生出来这样个抝种,他真的被那个卖布的话迷住了,不管是不是圈套,就是龙潭虎穴,他也要闯。因为他自出道以来,还没有吃过大亏。他心比天高,有朝一日,他还想拉起一支队伍,和日本人一决高下。娶一个小媳妇算个什么。他满怀信心的直接去找族兄杨青山。这个杨青山是个老手,枪法精准,心狠手辣不说,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人能沉得住气,平时显得神闲气静的,肚里可是藏着不少诡计。上次北沿儿被围,就是他出面去谈,骗过了当地一个匪头,这才化险为夷的。他貌似忠厚,这么说吧,他说瞎话也会让你相信是真的。村里还有一个大仙,就是齐大儒,这个大儒不是真正的大儒,他本来是想通过读书振兴家业的,谁知道,遇到了乱世,读书几乎成了摆设,有时候反成了累赘。老齐家也是单门独户,他家本来是河北岸的,逃来逃去就逃到了杨庄,来时还带着一个半疯半傻的媳妇,也就是一阵清楚一阵糊涂,有时不顺心了,就站在门口骂一通完事。平时也不疯癫,只是嘟嘟囔囔的说话。逃来杨庄以后,还生了一个闺女,如今也有七八岁了。齐大儒读过四书五经,七年小成,天文地理,孔孟之道,道家学说,先秦文化,无不涉猎——没有他不知道的。不过,村里的人多数对他的那些话本感兴趣,就是念唱书。毛笔字写的秀丽,蝇头小楷,谁家娶媳妇送喜帖,春节写春联,都找他代劳。他也乐于帮忙。这在村里算得上个宝贝。他被杨德中看中了,外出时总带着他,奉为军师。齐大军师见多识广,学识渊博,一肚子真学问,自然也让心高气傲的杨一群佩服。他要去北沿儿抢媳妇,先想到的就是齐大儒。杨青山,武的,诡计多端;齐大儒,文的,三皇五帝,天文地理,摇头晃脑,文质彬彬,没有难得住他的,说出来就是锦囊妙计。当然,这两个人家境都不如杨一群,尤其是齐大儒,穷得叮当响,杨一群不会白用他的。杨一群打小就是个不知道柴米贵的人,对待钱财不说如同粪土,也是花钱如流水。他自然不会叫齐大儒和杨青山吃亏。杨一群穿着大衫,按按腰间的盒子,精神抖擞地出门去,走在路上时还想,奶奶一回,不是这两个蛋子儿坠着,我,我上天了我。他像一阵秋风首先刮进了杨青山家的小院里。

  “青山哥,你在家里没有?”

  屋里应了一声,闷声闷气的,就像是猪圈里飘出来的老母猪哼哼声,也像是远处传来闷雷,更像是河滩里牤牛的呜呜声。随着声音,从屋里走出来一个驼背男人,看样子有四十岁,其实他只有三十岁。他是杨一群的堂兄,和杨德中都是一样远近。他的脸上到处都是岁月的痕迹,大脸庞,颧骨凸起,平时在河滩里劳作,被河风吹着,被那毒辣辣的太阳晒着,脸色呈现出古铜色,也跟河滩里的黄土地颜色相近。他的后背拱出来,走路就像是一头老牛,慢慢腾腾,一步量出去三尺多远。他如果蹲在河滩里莳弄庄稼,你还真以为他是一个纯农夫呢。他腰里别着一个烟袋锅,烟布袋耷拉到大腿处,一走一摇荡。他来到院子里,蹲在地上,先去挖烟袋锅,边挖还边说:

  “一群弟呀,你咋闲啦?”

  这个动作让杨一群笑了。他快步凑过去,蹲在杨青山的对面连声问道:“俺嫂不在家?你咋没去地呀?豆收完了?”

  杨青山用火绳点着烟袋,吸了一口说:“不是叫水淹了么,就那岗上的一点,也打不了一布袋。我不想去,您嫂她去了。”吸了一口,吐出来,再吸一口,看着杨一群说话。可是,杨一群就是不说话,他知道,这个哥哥就是心眼多,就是要等他开口。他也是有名的话比钱都主贵,一般不会说多话。那些智谋计策都在心里藏着。

  这一点就是让杨一群佩服,他笑着看青山,也不说话。他要和杨青山比比耐心。不过,他停了一会还是先说话了,他说:“你不说我也不说,咱都不说。”

  杨青山笑了。他把烟袋拿开嘴说:“说呗,啥事儿?”

  “我以为你就是不会先说话呢。”他站起来,摸摸腰里的盒子,硌得慌,在院子里睃了一眼,也没发现一个可坐的东西,嘴里不由得嘟囔起来,“哥,你就不会做几个小板凳搁院里?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蹲地上腰里这家伙硌得慌。”在原地转悠了几圈,始终没有找到可坐的地方。

  看看兄弟猴急的样子,杨青山也不说话,站起来往屋里走,后头跟着杨一群。俩人来到堂屋,坐到两把圈椅里,杨青山还是不说话,眨眼看了一眼杨一群,继续吸烟。

  “我想娶个媳妇。”

  这倒是个新鲜事儿,杨青山此时存不住气了。他抬起眼皮看着一群,笑了。他的牙齿露出来,有黑有白,黑的多些,白的少些,都是被烟熏的,上面的几个牙齿,黑里还略带些白底。他嘿嘿笑了,笑了几声,还不如不笑,笑声里还带着猪圈里母猪的哼哼声。他实在憋不住了,就随便说了一句:“你娶媳妇就娶呗,去给俺婶婶说。”

  这话让杨一群很是不爽,他把脑袋一低说:“说了,俺娘不愿意。”

  “那不可能,俺婶婶给我都说几回了,叫我劝你,说人家都几个孩儿了,你还不娶。说俺婶婶不愿意,我不信。”杨青山直摇头,还不停地吧唧旱烟袋。

  “真的,哥,你还不相信我?俺娘真的不愿意。”接着,就把卖花布的说的事对杨青山说了一遍,完了,让杨青山给他拿个主意。

  略停片刻,杨青山呲着牙又笑了,他已经知道杨一群的想法了,他把烟袋在鞋底上磕了几下,这才又插进烟布袋里,绾住,别在腰间。他喉咙里呼噜了几声,又嗽了嗽喉咙,说道:“我知道你咋想的,你是想让我跟你去把小红鞋抢回来是不是?”

  杨一群把大腿一拍,嗖地一声从圈椅里跳起来,大声说:“哥,我知道啥事都瞒不住你,我就是这个想法。俺娘就是怕去了回不来。”

  俩人又沉默的半天,都互相看了好几回,始终都没有言语。还是杨一群憋不住了,他又把大腿一拍催道:“哥,你说话呀,中不中啊?”

  杨青山不紧不慢地问道:“兄弟,我问你,你把她抢回来,是拿她当媳妇儿待呀,还是当丫头,还是玩玩就扔了?”

  杨一群一听就急了,他又把大腿一拍说:“哥,恁兄弟是个啥人你能不知道?抢回来当媳妇。”

  “我说你呀兄弟,都是娶媳妇的,哪有抢媳妇的?这传出去也不好听啊。再一说,人家小红鞋要是不愿意呢?回来寻死觅活的,不让上,你抢回来不还是个摆设嘛。”

  “那你说咋办哥?自从那个卖布咧说罢,我就放不下这事儿啦。”

  杨青山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说:“这样兄弟,你要是真的想要这个小红鞋,你听我的。小红鞋她娘大白鹅跟着土匪过,一定是图钱,你带些大洋过去,把白花花的大洋给她了,她一见大洋动了心,这个事儿就好办了。父母之命嘛。”

  “往下咋办?”

  “叫齐大儒跟去,当说媒的,让他把这里的利害说清,就是那个胡十三,他早晚要把小红鞋糟蹋了。跟我们回到南沿儿,既享福又保险,这事儿差不多就成了。”

  “中不中啊哥?”

  “咋不中啊,南沿儿北沿儿还有难住咱弟兄的事儿?”

  杨一群低头想了一会儿说:“那要是被胡十三知道了咋办?那个货肯定不拉倒。他要是从中阻拦,咱不还是没门儿吗?不如先把这个胡十三......”用手比比。

  这倒是个大问题。杨青山想了想说:“那个卖布的女人在哪儿你知道不知道?”

  “就在咱庄里转悠咧,估计现在还不会离开咱庄。”

  “咱俩再去找找她吧。”

  俩人说完,来到院子里,把栅门也端上,顺着东西路往西走,去找北沿儿卖花布的。来到最西头一棵大槐树下,看见有几个人围着卖花布的女人说话。杨青山和杨一群就凑上去,问花布啥价钱。杨一群没有说话,他刚买过了一匹花布。那几个妇女买完花布赶紧走了,村里的人看见这两个汉子就开始念阿弥陀佛。尤其是看见杨一群腰里那两把家伙,能不发怵嘛。人都走了,卖布的女人笑着问二人是不是买布。杨青山蹲下来看了看包裹里的花布,织得确实很漂亮,方格的,绣花的,黑白相间,什么样的花型都有。这些布适合做被面和床单,很耐磨,只要你不故意破坏,一条被单能用半辈子。杨青山看了半天,摸了半天,心不在焉地,最后干脆把花布一撂,一屁股坐在地上,开始小声和卖布女人说话。

  “卖布咧,你今儿个给俺兄弟说那个小红鞋的事儿,是不是真的?”

  卖布的吃了一惊。她此时显得有些惊慌,看着这个黑脸大汉,双手开始不自在起来。不过,她长年在黄河两岸游走,毕竟见过不少世面,马上就镇静下来。她盯着杨青山皮笑肉不笑地说:“你看你说这话。大哥,我经常在你们村卖布,我能哄这个兄弟?”说着,又抬眼看了一眼杨一群,笑笑。她此刻也想了,这些人我哪一个都惹不起,我纯是没事找事,我提这事干啥呢?我这张嘴真是该贴封条了。她很想抽自己几个嘴巴。她把包袱兜好了,扎紧,等着下文。

  这时候,一阵秋风刮过,大槐树上的黄叶纷纷掉在地上,并随着地卷风四散开来。村头小路边的杂草上,也落满了这些黄色的小圆叶子,蔓延向远方的沙丘。西边的沙窝里,不停地卷起一阵阵的风沙。有一个放羊的站在沙岗边缘,用衣袖遮着脸,不断地吆喝羊群。这里,杨青山也眯缝着眼睛朝放羊的观望。其实,他的心思在这个卖布的身上。

  几百口人的村子,在当地也算不小的村庄,房屋稀稀拉拉的,大多数都是草房。有几处很气派的宅院,那都是财主家建的。其中就有杨一群家。这里的土地很多,大多数都是河滩地。也有一少部分上滩地,就是沙质的比较多。南地有不少沙岗土坡,一刮风就起来遮天蔽日的风沙。就连下滩也有几个高大的沙岗,沙岗下面都是荆棘、柳树和红荆条。一到夏天,就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从这里到河北岸,都要穿过这些沙岗,然后,再慢慢地走进里滩,寻找渡船。杨一群此时就想象着那些渡船是如何把他从这岸渡到彼岸的。他还想象着陈家寨的样子,有没有杨庄大,小红鞋是不是真的在跟着她三婶娘学女红。他还想象着大白鹅是怎样一副德行,到底有多白。他看了一眼卖花布的,突然问道:

  “你是陈家寨的人吗?”

  卖花布的吃了一惊,她真的没想到,她的一个闲话,竟就把这个年轻人吸引了。她看了一眼杨一群,急忙摇摇头,没有说话。她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去说。她心里有些发毛。这两个大汉,特别是那个黑脸的,满腹心事,眼睛后边都是眼睛,那样子着实让人害怕。她经常来这个村卖布,以前她咋就没有见过这个人呢?这个白脸的小孩倒还面善。后来,她为了表示友善,还是笑着解释起来:

  “我门村和陈家寨是邻村,相距有二里地。我常去陈家寨卖布。他们村也有织布的。我们那里几乎家家织布。小红鞋我是见过,她妈我也见过。大白鹅爱说话,我有时候到她家里寻喝水。人长得确实很白,不像俺,风吹日晒,脸黑。”

  胡乱说了几句,想尽快把这事敷衍过去,再趁人不备,溜之大吉。谁知道,黑脸大汉说话了:

  “我说卖布的,我想托你办个事儿,你只要把这个事儿办成了,有大洋,这比你卖布来钱快。”

  听说有大洋可赚,谁不动心?那时候大洋可是很金贵的,一般的乡下人,不是财主谁见过大洋啊,都是铜板和日本人发行的纸票。几个大洋就能买一亩地,十个大洋就能买到一把盒子炮,还外加子弹。卖布也就是铜板交易,给大洋的很少。她此时心中虽然有些害怕,想着大洋,还是壮着胆子问了一句:“啥事啊?”

  杨青山照实说了:“你说的这个小红鞋,我兄弟看上了。不过,还没有见过面,只是从心里看上,他要把她娶回来当媳妇。我兄弟二十多了,一直没有娶媳妇。我兄弟双手使枪,在开封拜师学艺八年,百步穿杨。还念过几年私塾,念过教会学校。家里啥都有,就是没有媳妇。你也看了,我兄弟一表人才。和小红鞋般配吧?你背着你的花布回去,跟我们到陈家寨去说媒。不过,说媒之前先让俺俩相相,相中了你再去说。相不中就不用说了,只当啥事没有。成不成,四两瓶,不叫你白跑,给你两个大洋。你说中不中?”

  两个大洋,这可是意外之财。把这一包花布都卖完,也卖不了一个大洋,她当然愿意接这个差事了,尽管有点风险。她也知道财在险中求的道理。哪有坐在家里不动,就能赚回两个大洋的美事儿呢?同时,她也知道,这件事的背后隐藏着个胡十三,那个姓胡的知道了不会与她她甘休。她心里明镜似的,胡十三早就垂涎小红鞋的美色了。这里还有个陈八斤,这东西是胡十三的手下,别看陈八斤是陈乾坤的本家侄子,他为了巴结胡十三,不少给胡十三出主意。害死陈乾坤的事陈八斤也知道是胡十三干的,他那时候还小,屁也不敢放。眼下他长大了,看着胡十三是个厉害角色,就把这个仇全忘了。胡十三和大白鹅大白天就敢在家里鬼混,那都是陈八斤给看的人呢。这个人,全村的人都知道,只要让他抽上几口,到窑子里嫖女人,他啥事都敢干。这种汉奸材料的人,个个德行都是一样的。不过,这个软骨货有个特点,见面嘴甜,叔叔大爷小哥哥的,叫得顺嘴溜,而且还常常面带微笑。你要是头一次见他,你肯定不会烦他。有时候,你还以为他是个好人呢。卖布的知道这个人,但是,这个东西胆小,她只不过是有些担心。你想,她去找大白鹅说媒,这个陈八斤是他们陈家的人,他肯定先知道,他一旦知道消息,那个胡十三肯定就知道了。胡十三知道了,她这两个大洋就不好挣了,说不定,她也就完了。黄河滩里的死人很多,谁知道是被人害死的还是被水淹死的呢?想到这一层,她的脖颈有些发冷。她不由自主地用手往后摸了一下。想到这里,她面露难色,话语也脱口而出。她说:“不过,那个陈八斤不是个东西......”

  这一会儿也没有买布的人,卖布的倒是希望来几个人,借机把这两个不祥之人挤走,她想趁机逃走。两个大洋相比她的项上人头,还是人头更重要些。她四处打量了一回,除了秋风阵阵,百叶飘零,什么都没有,连一只野狗都不见。她感到非常无助,就用惊恐的眼神盯着黑脸和白脸。

  这时,黑脸也看出来卖布的脸上的恐惧。他开始开导她:“你别害怕,有俺俩咧。你说的这个陈八斤是谁呀?”

  卖布的嗫嚅着说:“他,他是大白鹅的侄子,也就是小红鞋的堂哥,他娘是小红鞋的三娘,小红鞋都是跟着她三娘学扎花。我去过她家,她家里也织布。这个陈八斤跟着胡十三混,他知道胡十三早就看上了小红鞋,他害怕胡十三,也可能想把小红鞋给了胡十三。我是担心他知道了,把这个事儿对胡十三说了,胡十三能饶过我吗?”

  杨青山故意问:“大白鹅想不想让胡十三霸占小红鞋呀?”

  卖布随口接上说:“她肯定不想,那是她亲闺女。她再不是东西,她也不能害自己闺女呀......”拿眼四处逡巡着。

  这时候,杨一群一直不说话,给他抢媳妇的,他好歹要端着点儿。听到这个陈八斤可能成为障碍,冷不丁插话问道:“这个陈八斤是干啥的?”

  卖布的扭头看了一眼杨一群说:“啥也不干,家里有几亩田,也使着把式,他就跟着胡十三胡吃海喝,不是吸大烟就是嫖窑子,到现在也没能娶上媳妇。对了,他还劫路,背着胡十三,带着两个小土匪,跑到黄河滩里劫路。劫住女的糟蹋人家,劫住男的害了。在自己庄头还劫咧。”

  “这是个啥东西!腌臜菜!”杨一群骂了一句不说话了。

  杨青山不想听劫路的事,他跟着杨德中也干过,骂劫路的好像是在骂他自己。他打断卖布的话,很不耐烦地说:“别说这个八斤九斤了。我给你说,你回去以后,还去陈家寨卖布。到了晌午你去小红鞋她三婶家,只当是找水喝,趁着说话的功夫,背着她三婶,把这个事儿对小红鞋说了。记住,只要不让她三婶知道,那个陈八斤不就不会知道。”

  “我回去试试呗。要不直接去找大白鹅也中。”卖布的好像底气不足。

  接着,杨青山又开始夸他兄弟杨一群:“你也看见了,我兄弟一表人才,家里还有几顷地,小红鞋嫁过来又不是做小老婆,她不会吃亏。我对你说,你也是见过世面的人,南沿儿北沿儿找找,比我兄弟好的不多。我兄弟还没毛病,不吸不赌不嫖,谁都知道。多少大户人家来说媒,我兄弟都看不中,就等着小红鞋这样的人来配咧。”

  卖花布的又问:“那小红鞋和她娘要是不愿意呢?”

  杨青山凑近了说:“你对大白鹅说,胡十三准备糟蹋她闺女,霸占他们娘俩,只要跟了我兄弟,他们娘俩就算是跳出了火坑,进了福窝了。你这样一说她肯定愿意。”他充分相信自己,一副志在必得的表情。

  接下来说到暗相的事,相不中人一切都是枉然。卖布的想到这一层,她不知道能不能把小红鞋领出来,万一她不出门,总不能硬闯吧?她还想到,杨一群以前是不是去过陈家寨,是不是和胡十三有仇,那里有没有熟人,这些都可能带来不好的后果。她对二人说了自己的担忧。

  杨一群接上说:“这个你不用担心,你只要指出来哪里是她家就行了。”

  卖布的问啥时候去,杨青山告诉她,明天就走。当下已经是下午,这个时辰再走十几里路,到河滩里去坐船,已经来不及。更何况,去河滩里的路上还有两道河沟,必须蹚水过去。走到河边天已经黑了,渡船也不一定正好在那里等着。这些都是不确定的事。当天晚上,杨一群给卖花布的找了个地方住下,还给她一些铜钱,让她放心。

书友还看过

民间传说小说推荐

难忘的岁月在线阅读
本书系散文性回忆录,描述新中国成立后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召都巴镇李杖子村皮杖子村民组一个农村男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中国最农村、最底层农家孩子的片段回忆,不是通常读者心里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亦非名人英雄,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往常无人敢写。 但这种人却占中国人口的95%以上,为啥没有人敢去记述描写?就是因为平常的再无法平常、通俗的再无法通俗了,难免无人问津。本人斗胆不怕耻笑的写出去,算是中国第一本平民百姓的回忆录。 本人曾主编5部医学专著,文学拙作还是处女,希望老师多多指导。 皮镇江于辽宁朝阳
皮镇江
日更千字
民间传说
废城遗记在线阅读
你或曾羡慕过、仰望过桃花源一般的世外桃源、绝世之境,但你有没有想过,那是一个怎么样的世界,在那里有什么样的人,他们的生活真的那么安稳吗?
神经诗人
日更千字
民间传说
沙盘里的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独自居住的徐长青,在新买的房子里,意外得到一个沙盘,在沙盘里有山河景色、大河山川,沿河有小人居住于屋舍。  这些沙盘上的物件,栩栩如生,甚至还会动,而且他看的时候,沙盘动得就慢,当他不看时,就会懂得很快……  有一天,当徐长青在看沙盘的时候,发现左边的水被堵住,漫出时,有一股冲向一群人所在,为了保证沙盘完好,他只能将挡着的土墙用手划塌,流向右边的池水里……  ……  上古时期。  禹受命治水,其父鲧曾以堵治水,九年不建功,他决定吸取教训,采用疏导的方式引大河入四海。  在考察伊雒时,差一点被涨起的洪水漫淹,就在同行人即将被冲散时,禹焦急的指着伊雒两山之间,焦急呐喊:“如有阙,则不漫!”  此刻,天上忽然降下一根手指,将山划去,破而为阙。  而后……部族间流传起了“大禹劈阙”的传说……  ……
白马下头
日更千字
民间传说
古时今萱在线阅读
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作家foDbUP
日更千字
民间传说
若未眷落在线阅读
明万历年间,山西华安县一代商贾贺府遭遇灭门劫难,留有一脉贺志斌,他一生的恩怨情仇和悲欢离合,伴随着大明王朝的覆灭而落下帷幕......
故翁客
日更千字
民间传说
穿越三皇五帝在线阅读
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无悔华夏·春惜
日更千字
民间传说
辰州检校侍郎漫评水浒在线阅读
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辰州检校侍郎
日更千字
民间传说
今古名联轶事赏析在线阅读
《今古名联轶事赏析》汇集古今千余副名联故事,深入浅出地解读对联的精髓。该书以故事为载体,展现对联的章法与技巧精,让读者在轻松中领略对联的无穷魅力。这一创新尝试在诗联领域独具特色,期待同道中人提出宝贵意见。愿与你共赏对联艺术,品味其中智慧与韵味,共同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瑰宝。本书作者艾晓东
艾晓东南丹
日更千字
民间传说
专心练剑的生活纪录片在线阅读
我不知道现在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所以想做一个记录,那么姑且叫做生活纪录片。如果你能从中间找到和你一样的共鸣,可能你也经历过。如果你觉得很多事情看着很眼熟,可能只是因为我们活在同一个平行世界,并不代表什么,或者你也是假的。
专心练剑
日更千字
民间传说
当前位置: 历史 民间传说 滩中劫在线阅读
凡人修仙115 凡人修仙 小说 许木 陈健 凡人修仙117 凡人修仙114 凡人修仙113 凡人修仙118
新人免费读 下载起点读书APP
访问网站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