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小彩蛋时间🤠
给大家解密一个小彩蛋,有时上一章文末的词句,会在下一章的段首出现,采取顶针的手法。不知道喜欢😍发现的你,发现了吗?[fn=4][fn=4]
坐忘峰巅望真我,清风明月任自由。大家好!我是“陪你看青山”。书华夏千载文明之璀璨!展民族刚毅坚卓之精神!本书为“寻宝体”互动共创小说,书中人物背景,重在精神传承,并非代表史实。旨在探寻中华文化及每个华夏儿女心中的瑰宝,一同探看尘埃落定之间迷离生死之外的另一面……因而各位既是小说的共创者,亦是谜题的共寻者!且看各位如何——历朱砂神笔三世三劫,寻朱砂神笔上天入地,握朱砂神笔妙笔生花,且问各位手中神来之笔能否揭千载兴衰之由?万古生死之谜?且随每章末的“神笔觅踪”共寻一个个深藏已久的惊天大秘!
解密小彩蛋时间🤠
给大家解密一个小彩蛋,有时上一章文末的词句,会在下一章的段首出现,采取顶针的手法。不知道喜欢😍发现的你,发现了吗?[fn=4][fn=4]
小生的第一部“寻宝体”玄幻互动小说《朱砂神笔之千年泪海》,期待各位亲的留言互动,共创一段非凡的旅程!欢迎来看青山的作品。
今日互动共创[fn=3](神笔觅踪四:紫衣人为何要袭击长平公主?长平公主励精图治的父王是谁?鲁门“无前无后”的引咒之术是何意(为何会成为其人生的“转折点”)?太乙峰是自然形成的吗?“隐逸诗宗”的陶公又指的是谁?)这一切的答案等你来定[fn=57]欢迎你的互动留言,更期待与你共创一段非凡的旅程[fn=25]感谢阅读陪你看青山的作品[fn=2][fn=2]

第一部“寻宝体”玄幻互动小说《朱砂神笔之千年泪海》
互动共创[fn=3](神笔觅踪五:甘薯从何处传入?传入后对当时人口的增长和国力的兴盛起到怎样重大的作用?你认为灾祸频仍、瘟疫流行是使明末进一步衰落的原因吗?“仁医会”是怎样的组织?“贵五谷而贱金玉”是谁提出来的,其对后世又有怎样的影响和贡献?自号“濒湖山人”的李姓医者又是谁呢?)这一切的答案等你来定[fn=35]欢迎你的互动留言,更期待与你共创一段非凡的旅程[fn=25]感谢收藏阅读陪你看青山的作品[fn=2][fn=2]

查看全部帖子(4讨论帖)
北方边城
隆冬时节,边城的落日来得极早。归家的人们还未待吃晚饭,夕阳便坠入袅袅的炊烟,无力地隐去了最后一抹余晖。
在万籁俱寂的夜幕下,侧耳倾听:仿佛除了老灶膛里噼啪作响的柴火外,只有东北大平原上呼呼作响的北风,在单调而重复地吟颂着,那些亘古未变的古老传说——
“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断万年愚!天黑了咋不点灯呢?”
老人随手拨亮了油灯,灯下跃出一张稚嫩的脸庞,手捧一本《西游记》津津有味地啃读着。
“爷爷回来了,快给青林讲个故事嘛!”吴青林放下手中的书,轻轻地摇着爷爷吴半山的胳膊,并乖巧地依偎了上去。
“看《西游记》都忘点灯了,你自己读得不正起劲儿呢吗?咋还用我讲啥故事啊!”
“不嘛,《西游记》我都读五六遍了,爷爷就给青林讲个新的嘛——”小青林在爷爷身旁不住地撒娇道。
“好,那是爷爷的爷爷给我讲的,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刚要讲下去,小脑袋瓜便摇得拨浪鼓似的,“我不听,又是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
爷爷伸出手安抚着小脑袋瓜,“傻孩子,你往后仔细听,这回可大不一样,要牢牢记在心里。从前有座山叫庐山,山上却不是庙,而是有座修仙的隐秘道观。道观里有一个和你一样大的小道士,也求着老师傅给讲故事……”
“和尚换老道,那还是从前有座山的老故事啊?爷爷赖皮,早都听腻了!”小脑袋瓜撅起了嘴,仿佛识破了老道的阴谋诡计。
爷爷笑而不答,说着举起小炕桌上的一支毛笔,在小脑袋瓜面前晃了一下。小眼睛滴溜乱转地用余光偷瞄着,“哼!不就是支毛笔吗?难道还能变成金箍棒不成?”
“嘿嘿……那可说不准!说不定金箍棒就来自于那支传说的神笔呢!”
“什么神笔?——”
“朱-砂-神-笔!!!”
这还要从很久很久以前,庐山上那座隐秘的道观说起……
庐山隐庐
“师傅,这画符用的红红的染料是什么啊?”
“那是朱砂!”
“朱砂是什么啊?”
“朱砂者,赤地之晶,符箓之载,驱阴避邪,至阳之物也。”老师傅慢条斯理地撸着一缕白髯。
“师傅,那朱砂从哪里来的呢?”小徒弟抓耳挠腮急切切的。
“朱砂又名丹砂,据《山海经*西山经》记载产于南山:‘又西百七十里,曰南山,山上多丹粟。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这里的丹粟就是朱砂。”老师傅手捧一块朱砂,让小徒弟仔细端详。
小徒弟凑近闻了闻,刚要伸出舌头舔一舔,老师傅一把夺过,拿丹砂敲了一下顽童的额头。
“徒儿莫要顽劣!让你端详,不是让你品尝。”
“哎呦,师傅这破石头有什么可看的呀?”小徒弟龇牙咧嘴地摸着额头。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坚与赤,性之有也。”老师傅又摆出了《吕氏春秋》,听得小徒弟一头雾水。
“朱砂者为丹之下品。德为道之用,道为德之本,传说要发挥朱砂真正之妙用,需要用其本命道品神器——朱-砂-神-笔!”
师傅稍顿又言:“那朱砂神笔可循道而生,无中生有,妙笔生花。正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造化之功无穷,其神妙不可言说!”
一番话听得小徒弟双眼放光,渴盼非常:“师傅、师傅,那朱砂神笔岂不是能变出好吃的?岂不是很厉害?”
“厉害是厉害!但可惜几经轮回,其下落早已不知所踪……”老师傅若有所思仰天长叹。
“那到底怎么丢的?还能不能找到啊?”小徒弟催促道。
“为师也不知道啊,据师傅的师尊说,这朱砂神笔原为老君著《道德真经》所用,书成后与老君同入天界。但后来不知何等原因被贬下天界,因其嗜血成魔改称为‘诛杀神笔’,被视为不祥之物,后又成为钟判手中的判官笔,永镇阿鼻地狱!之后神笔便在那地狱中不见天日,世上再杳无踪迹……”师傅在符纸上写下“诛杀神笔”,以警示徒弟此笔已然入魔,危险异常。
“啊!神笔到底犯了什么错啊?为什么要被打入地狱?再也找不到了吗?”小徒弟努起了小嘴生了气,似乎还不死心。
“或许它还在等待有缘人,让它有重见天日的一天吧……”看着山中渐渐腾起的雾气,和泽被夕阳幼徒的脸颊,老师傅心想或许历经百年沧桑,终有云开见日的一天。
“师傅等着吧,我一定要找到朱砂神笔!我对着大庐山发誓:一定要找到朱-砂-神-笔!”山峰廻峦间回响着少年稚嫩清脆却铿锵有力的呐喊!
“但‘诛杀神笔’已染魔性,稍有不慎恐被其反噬,到时恐再牵连你方氏一族……为师该如何向汝之先人‘正学先生’交待呢?”老师傅对着山谷仰天长叹……
思索良久……“师傅,徒儿觉得并非笔分仙魔,实则心有善恶。不管是‘朱砂神笔’还是‘诛杀神笔’,只要心存本真,善用其至真至阳之性,也必定能惩恶扬善!”
“你能有这样的觉悟,为师甚感欣慰。但明节啊,汝之一脉劫后余生,不若暂以‘余’为姓,以免再生事端……”
“徒儿谨记,从今日起徒儿就叫‘余明节’。”言罢上前一步,毕恭毕敬深施一礼,垂手站立在老师傅身旁。
山谷中隐庐渐渐被雾气笼罩,在一片灰蒙蒙的暗雾之中,师徒二人出神地凝望向那幽暗深邃、深不见底的山谷……那坚定的目光仿佛要直抵十八层炼狱,追寻那传说中失落的:
朱砂神笔!诛杀神笔?
(神笔觅踪一:“正学先生”是谁?“余明节”为何劫后余生?余明节为何要找朱砂神笔(诛杀神笔)?余明节是“余明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