嚣张跋扈
故事发生在公元549年左右,正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东魏、西魏和南方的南梁共存,相互征伐。
东魏权臣高澄取得长社之战胜利,收复被西魏占去的土地,并收降名将王思政,战果辉煌,立威四方。
当然,高澄还要继续前行,不但收复土地,还要扩展疆域。
这才是有作为的领导者。
高澄还一直密切关注南梁局势,因为心患叛将侯景在那里正闹得欢。
东魏叛将侯景反抗高澄兵败后被梁武帝收留不久,又忘恩负义在南梁发动兵乱,所向披靡无人能制,竟逼死了梁武帝,控制住南梁朝廷成了南梁的权臣,让高澄看到南梁的虚弱:“侯景八千兵就攻到建康,萧家就像纸糊的一般,实在无用!”
高澄打长社前,巳派转任东徐州刺史的辛术试探骚扰南梁边境,已取得不少成果。现更要明目张胆,趁人病,拿人命。高澄任命辛术为淮南经略使,前往两淮之地,趁火打劫,侵吞了大片南梁土地。两淮之地多处州郡因不堪侯景袭扰,纷纷转投东魏,不到一年时间,东魏借着侯景之乱从中渔利,共得了南梁二十三个州,并攻陷淮南重镇寿阳,侯景留守将军王显贵投降,从而把疆域从淮河以北一直拓展到长江沿线。
成绩越好,野心越大。
那下一步呢?
高澄下一步自然是其人生再往上走一步:皇位。
没人不愿当皇帝。没实力的想,有实力的拿。
高澄有实力,高澄要去拿。
据说高澄的父亲高欢在世时,虽是权臣,但在皇帝面前还是讲规矩的,礼数还是遵从的。尤其魏孝武帝西迁后,高欢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可能自恨背上了驱逐君主的丑名,对继位的孝静帝非常恭敬,小心执礼。每次侍奉宴会,他都低头伏地向皇帝祝寿,所以他的下属在侍奉孝静帝时也没有人敢不恭敬。
而高澄在执掌朝廷大权后,觉得自己能力出众,周围众星捧月,很快就骄傲自大起来,往上再走一步的想法也随之而来。
自然,孝静帝成了高澄的眼中钉。
高澄让中书黄门郎崔季舒暗中窥探皇帝的举动:“你要用心看住那傻货,时时让吾知晓!”
孝静帝所做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让崔季舒知道了,当然,高澄也知道了。
孝静帝曾在邺城的东边打猎,骑马跑得快了一些,监卫都督便即刻跟在马后高声呼喊道:“请皇上不要让马跑起来呀,齐王知道要怪罪的!”这些小事,齐王高澄也知道。
一次,高澄陪孝静帝饮酒,喝了好一阵子,有点喝高了,他红着脸,左手一拍桌面,右手举起手中的大酒杯向孝静帝劝酒说:“来、来、来,美酒当歌,欢快时辰,不亦乐乎,臣高澄劝陛下再喝一杯!”那样子那声调好像他们是平起平坐的朋友一样,毫无君臣之分。孝静帝不高兴随答:“喝多了,不想再喝。”高澄强劝:“咱大老爷们的,别像个妞儿似的几泡黄汤就给镇住了!来来来,再来一杯!”孝静帝见高澄太过放肆,酒精上脑,异常愤怒地对高澄说:“自古以来没有不灭亡的国君,如此相逼,朕还活着干什么!”高澄听罢,也恼羞成怒:“什么朕!朕、朕、朕!狗脚朕!”指使崔季舒打了孝静帝三拳,然后拂袖而出。孝静帝受此大辱,气炸了肺,但慑于高澄的淫威,也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
第二天高澄可能酒醒了,有些后悔,便叫崔季舒去道歉。孝静帝依然还很愤怒和羞耻,又不敢把情绪公然流露出来,无可奈何,又不敢追究高澄的罪行,反而还赏赐崔季舒一百段绢,以此表示君臣无间、嫌疑已消,此事罢了。崔季舒见孝静帝厚赏,诚恐不安,怕高澄误解以为自己与孝静帝私下有什么联系,不敢接受,便回报高澄。高澄便说还有这等好事,那你就取一段绢意思意思吧。崔季舒又赶紧回到皇宫取了一段绢想走,孝静帝知道后脸上挂不住,不许,说朕给的赏赐怎可不全要?而崔季舒又怕得罪高澄,左右为难,不知所措。孝静帝便叫人把这一百段绢前后各端相连束在一起,对崔季舒说:“快快拿走,这就是一段!”
常有此类事情发生,孝静帝受不了这种侮辱,便借着吟咏谢灵运的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怀:“韩亡子房奋,秦帝仲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动君子。”
常侍荀济了解孝静帝的心思,便和一些孝静帝近臣一起密谋杀掉高澄。借口要在皇宫里修一座土山,挖了一条通向附近城北高澄官邸的地道,被守兵发现地下有响动,上报高澄。高澄很快查明了真相,带着士兵入宫,见到孝静帝,没有叩拜便质问道:“陛下为什么要谋划反叛?我们父子有保存国家的功绩,有什么对不起陛下的地方呢?”孝静帝板起面孔,也硬气回道:“自古只听臣反君,绝无君叛臣之理。汝要造反,何罪于朕!汝若反君弑君,是早是晚,悉听汝便!”高澄听完这些话,一时怔住,便痛哭流涕地向孝静帝道歉、叩头请罪。但还是把荀济等人押到大街杀死,孝静帝也救不了。
过后,高澄还是怕别的大臣靠近孝静帝,便把孝静帝软禁在皇宫偏院含章堂。
天命难违
皇位,要有实力拿,还得有命拿。
冥冥之中,世事似有安排。
东魏大将慕容绍宗去年在寒山打败支援侯景的南梁军,抓住其主帅贞阳侯萧渊明,也抓到一个叫兰京的年青军官,一起送给高澄。
抓到萧渊明,高澄如获至宝:“哈哈,这下你侯景往哪里跑!你这个叛将!”
抓到兰京,高澄也开心:“噢,是兰钦将军的公子啊,哈哈,那就放在吾家厨房来伺候吾吧!”
兰京虽是普通的牙将,但老爹却是南梁名将衡州刺史、平南将军曲江县公兰钦。
兰京这次跟从萧渊明第一次出征,是来锻练的。作为军二代,意气风发,信心满满,想挣些军功,为以后晋升打基础。
谁知跟错了人,闷头闷脑地便成了俘虏。
偏偏高澄有个嗜好,喜欢敌方身份高贵的人做低等活,看着就兴奋。
这样,高澄知道兰京的身份后,便留他在自己的官邸厨房当帮厨。
兰京那受得了这个委屈,自己出身高贵,耻于侍奉他人,说愿以重金赎出,请求高澄放自己一马。而金不金的高澄都无概念,说了白说。
兰京请求好几次,搞得高澄很烦,叫厨头薛丰洛扙打管教兰京,并大骂:“你再啰唆,我就杀掉你!”
军属男儿多半傲倨性倔,挨了一顿揍,深感受辱,更怀恨在心。秘密收买几个厨工,说如果跟我回到大梁,就会享受荣华富贵,好过在这里低三下四的伺候别人。几个厨工听了,眼睛都放着光,都说愿听兰京的,遂结为死党。
这当下,高澄又新宠爱恋高阳王元斌的妹妹琅邪公主,为不受打搅,侍卫常遣出外,远离内府。
公元549年八月八日这天,高澄正与亲信大臣陈元康、杨愔和崔季舒三人在北城的办公衙署东柏堂自己的卧室内,密谋禅代东魏之事,由于事关机密,便把侍卫遣出堂外。
酒水自然是要加的,兰京正好入内送食。
高澄等正在商讨秘密,见到兰京就觉得其行动鬼祟,疑心大起,随即暴怒,炸雷般大喝一声逐他退下:“滚!来这里干什么?还不滚开!”并对在座的数人说道:“我昨夜梦见这个奴才用刀砍我,看来我得处死他!”
兰京都还没来得急退出卧室门,便听到这句话。心中害怕,随之心中愤恨,胆气上湧,便决定先下手为强。
兰京回到厨房,与几个死党说了几句话,便藏短刀于盘底,自己一人再度送来饮食。
高澄见了,更是怒不可遏,两眼圆睁,手指兰京,大喝道:“我没有叫你送东西,你怎么还敢再次进来!”
兰京把盘子一抛,执刀大喝一声:“我来杀你!”随即朝坐在床边的高澄扑来。
高澄大惊,马上一个滚身,在床上躲避,高声呼救。
杨愔和崔季舒吓得纷纷往外逃,大喊大叫。
陈元康不顾安危向前,在旁拉着兰京衣服,死力拖住以阻其上床,被兰京反手数刀,胸腹多处被划破,肠子流出,重伤倒地。
这功夫,高澄趁机从床上跃下,但跳得太急,崴伤了脚,无法逃走,只得忍痛,双手急爬,钻入大床底下躲避。
兰京的六名同党随即赶来,将前来营救高澄的两名侍卫砍得一死一重伤。众人进来,随即合力一齐掀开大床,将缩成一团的高澄乱刀杀死。
当时高澄的二弟高洋在附近的“双堂”办公,闻讯旋即带护卫赶到“东柏堂”,结果到场后发现,兰京等人已被擒获。
高洋随即叫人抢救大哥,但已回天乏术,满地鲜血,高澄两眼圆睁,身上尽是血洞,早已断气了。
陈元康为保护高澄负重伤,已经不可医救,当晚逝世。后赠使持节、都督冀定瀛殷沧五州诸军事、司空公、冀州刺史,谥号文穆。
高洋稍微了解一下事情的原由,便下令将兰京及其同伙乱刃分尸,以此为兄长报仇。
一颗新星,一个新枭,高澄就这样死于非命,与皇位擦肩而过,死时年仅二十九岁。
呜呼!天命难违啊!
兄终弟及
高澄被杀,朝野动荡,一片混乱。
当时的高氏臣僚对二十三岁的高洋基本上都是心存轻视,一些手握兵权的权臣,见高澄没了,还以为朝廷这时处于权利真空状态,便开始暗中联系,四处活动,寻找合适的代理人,以保住自己的最大利益。
得知高澄被杀后,被软禁在含章堂里的孝静帝高兴地对左右说:“高澄之死真是天意啊,是朕该掌权的时候了!”
但孝静帝还是高兴得太早了,以后要更静了。
高洋替兄报仇后,利用自己是高欢儿子的身份和数年暗中积累下来的人脉关系,动用自己尚书令、中书监和京畿大都督的权利,马上派心腹将领带兵把守各重要部门,利用已为一党的司马子如、高岳、高隆之、彭乐和杨愔等元勋重臣的威望,一同留守邺城,并下令邺城全城戒严。
摇身一变,成为戒严总司令,大权在握,生死已掌。
孝静帝仍在含章堂,还在臆做中兴梦。外面又发生了什么事,孝静帝搞不清楚,高洋也不让他搞清楚,因为高洋已派兵围住了含章堂,不准孝静帝与外界有任何联系。
高洋不罢休,已有实权,还要名头。随即带兵闯入含章堂,硬逼孝静帝册封他为大丞相、齐王,继承大哥高澄在世时的全部军政大权。
“这个以前老实巴交的小伴读,胆小慎言,从不会惹事,一直对朕好顺从的呀,唉,现在却变脸如此之快!”孝静帝叹了口气,没法,只好照办:“可能其兄过世,心情不好所致吧!”孝静帝自我安慰,因为孝静帝一直认为高洋是个好相处的伙伴,可能过了这段特别时期,高洋便会恢复如初。
不愧是“快刀斩乱麻”高手,高洋迅速平息叛乱,又仅用数日,夺得实权和名位,完成所有该做的事情。雷厉风行,临危不乱、镇定从容,以及随后实施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措置,都击在要点上,完全不像以前那个老实木讷、沉默寡言的高洋,让人震服,也让那些轻视他的臣僚们大吃一惊:“高老二深藏不露啊!”
高欢曾说:“此儿意识过吾。”真是知子莫如父啊。
危难之时,方显能人本色。
高家两兄弟都表现出相当高的政治才能与智慧,但高澄锋芒过于外露,谋事尚欠周密,属于明里抽刀,事前人皆预知。而高洋则是沉稳不喜形于色,条理清晰处事果断周全,属于暗中射箭,令人防不胜防。
大哥不在,老二破土而出。数年的
韬光养晦,终修成正果,高洋现在已无所顾忌,要放手大干了,锋芒至此毕露!
忽然间,一个年轻有为的年青翘楚便横空出现!
在短短的时间里,高洋亲理朝政和军务之事,井然有序,志识沉敏,外柔内刚,果敢能断,理剧处繁,终日不倦,混乱的政局马上得到控制。
为巩固权利,高洋以心腹咸阳王元坦为太傅,潘乐为司空。随后又以并州刺史彭乐为司徒,加授太保贺拔仁为并州刺史,侍中张亮和黄门侍郎赵彦深监管皇宫,定好主干。其他人员各就各位,充实枝节,完善权力布局。
这段时间,南梁的齐州刺史茅灵斌、德州刺史刘领队、南豫州刺史皇甫慎等都献城纷纷归附。
形势一片大好,高洋声望高涨。
孝静帝心凉一大截:“一狼去之,一虎又来,奈何!”
孝静帝的中兴梦破了,这回是真的破了。
因为他碰到了高洋。
狼是一口一口撕咬,虎是大口大口强吞。
孝静帝已被高澄撕咬得遍体鳞伤,现在就等被高洋一口吞掉。
齐代东魏
高欢种下了桃树,高澄养开了桃花,高洋来收桃子了。
高澄在树下摆好了梯子,爬到梯顶伸手刚要摘桃,谁知梯子没放稳,一晃一摇,“叭”的一声,跌下去摔死了。
现在什么都有了,只要把梯子放稳实了,桃子还摘不到?
高洋干的就是这件事,手到桃来。
公元550年五月,高洋巡完外地,一到邺城,急不可待,就派司空潘乐、吏部尚书杨愔、侍中张亮、黄门侍郎赵彦深和中书郎裴让之等人去见孝静帝,做孝静帝的思想工作:“启禀陛下,齐王神勇,天下归心。伏望陛下遵循天意,仿效尧舜,禅位给齐王,则天下甚幸,万民甚幸啊。”
虽然话说得明直了点,但多么有礼貌啊,一点也不气势汹汹,有商有量的。
高洋做事,有张有弛。
这么好的台阶摆在那里,孝静帝聪明,自己走下去,好过被抬下去。
孝静帝只能静静地说道:“此事推挹已久,谨当逊避。”又道:“若如此,卿等退堂当作制书。”
中书郎裴让之道:“制已作讫。”
孝静帝一听,稍感惊诧,知其什么都早就计划好了,但这天来得太快了啊。只好强忍苦楚,接过由杨愔递上的早已拟好的禅位制书,转身向着北方祖先居住地,伏身叩了三下头,然后颤抖着右手,含泪在制书上签了名,加盖玉玺。
这时只能称孝静帝为废帝了。废帝问道:“朕居何处?”但乃习惯自称朕。
杨愔对道:“北城别有馆宇。”回答时已经连陛下尊称都懒得提。
连行宫含章堂都不能呆,被废黜的皇帝都可怜。
废帝乃下御座,步向含章堂东廊,边走边咏范晔《后汉书·孝献帝纪》:“献生不辰,身播国屯,终我四百,水作虞宾。”
其他众臣知大势已定,无敢有异言者,眼睁睁地看着废帝离去。
“二妹夫走好!”高洋即刻得报,心中兴奋不已。
在场的高洋大姐夫,太尉彭城王元韶等奉着玺绶,转往丞相府。
北魏孝武帝元修死后,元韶便取了元修的皇后,高欢大女儿。
公元550年五月初十日,齐王高洋即皇帝位于邺城南郊,大赦天下,改元天保。因封齐王,故国号齐,史称北齐。
追尊高欢为献武皇帝,庙号太祖。后被改尊为神武皇帝,庙号高祖。
尊母亲娄昭君为皇太后。封自己的王妃李祖娥为皇后。
追谥高澄为文襄皇帝,庙号世宗。
东魏灭亡,仅存十六年。
北齐封废帝元善见为中山王,邑一万户,仍享天子之礼。可怜元善见禅位后次年,被高洋设宴款待时,偷偷在杯中下了毒,难以防备,结果中毒而死,年仅二十八岁。北齐追谥曰孝静皇帝,葬于邺县漳河以北。不久,他的三个儿子也被高洋杀害。
末代皇帝多是如此下场。
据说,当时在取新年号时,有个有名的风水大师取了“天保”为年号,意即苍天保佑大齐万万年,很有佳意,众臣齐声叫好。高洋却说道,好是好,只是预我只做十年皇帝。风水大师吓得请罪,跪问皇上何以这样说?谁知高洋却哈哈大笑说:“这‘天保’两字拆开来不就是‘一大人只十’吗,没事,没事,这是天意,不怪你们,我有十年皇帝做就不错了。”果然高洋十年后去逝。前期的高洋可以说是位励精图治、奋发有为的英明之主,对这种意解不吉利的事情也不震怒,非常大度。
北齐建立,按例当然要大封王爵于功臣勋贵,死去的也追封。高洋却偏偏不王自己这么亲的姑父尉景,搞得尉景独子尉粲大愤,十余日闭门不朝,非常生气地说:“天子不封粲父为王,粲不如死。”高洋这才追封尉景为长乐王。
这也不是疏忽。高家众兄弟都好看,唯有高洋独特,不但长得丑,人又木讷寡言,小时候没什么人喜欢。虽是亲生的,就连其母娄昭君都对他一般,所以小高洋是顶可怜的,几乎是一个人在孤闷中长大。尉景也怪,对小高欢好得不行,但对小高澄小高洋却严面相对,厌高澄顽皮,屡叫高欢管;嫌高洋木讷,轻视少理睬,所以高家老大老二也不喜欢这个老姑父。不过高澄是明恨,嘴巴叽叽呱呱不停,而高洋是暗愤,眼中勾勾盯盯不放。所以这次高洋虽贵为皇帝,对已故去的姑父仍要泄愤,故意使个绊子,给点难堪,找点心里平衡。
高澄刚死,高洋年轻,西魏的权臣宇文泰见此大好时机,早就蠢蠢欲动。得知高洋篡位,正好找到借口,想趁北齐初创,立国未稳之机,打着清除大魏奸臣旗号,亲率大军东进,侵袭北齐,西魏大军一直推进到建州(山西绛县东南)。
另征秦州刺史宇文导为大将军、都督二十三州诸军事,屯咸阳,镇关中。
一副大打的规模。
身为新帝的高洋,也正想打一仗树威,便决定御驾亲征。
众大臣觉得西魏来者不善,齐朝初定,极力劝阻,请以大将代征。
高洋慨然道:“献武创业,出生入死,扫绝群凶,致勋光宇宙。朕自当袭父兄创立基业,亲当大任,威权延世,保全宗国!”
众大臣无不动容,誓与敌冦争锋。
高洋身着戎服,亲自郊外阅兵。漫山遍野,刀枪林立,鼓声喧天,军容甚为严整。阅罢,慨然率军西出应战。
宇文泰闻此,遂不战而退,不由感叹万分:“高欢不死矣。”
宇文泰觉得自己力量不如北齐,暂时不想硬碰,釆取守势。此后只顾埋头打理西魏事务,有时欺负一下南梁,而不敢轻易东向。
心存大志的高洋却没有歇着,而是以先小后大、先弱后强的基本方略,频频出动大军,南征北伐,开疆拓土。
高洋取消丞相官位,罢相国府。高洋特进元韶为尚书左仆射,并州刺史段韶为尚书右仆射,分管朝廷事务。又设立骑兵、外兵曹各一省,以分化事权。
外事内政,掌控自如,高洋带领北齐,走向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