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简要记录
上起点读书APP,新人免费读14天畅读本书,新设备新账号下载立享

战国(重要战役)1

  写这一章的原因是因为,这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史实。确实,在这当中发生了许多的战争,司马迁并没有给我们,过多的去描述往往只是几个字带过,但经我们现在专家的研究。似乎已出现了新的转机。好了,言归正传,我们现在来介绍一下几个比较著名的战役吧。

  邯郸之战。这是一场以长平之战为铺垫,所展开的战役,由于前面这场战争的战败,赵王不惜割土求和。随后反手直接联合人家,齐楚魏等国联合抗秦。最终,由于秦朝受到多方面的夹击。抵抗不了多国的进攻。只得撤退回首。这是一场著名的战役,也是各国在联合之后队形取得的第一场大胜利。成功阻挡了秦统一六国的脚步。

  长平之战。这是一条十分具有争议的战争,并不是因为秦兵的残暴,而是这种战争到底为何会失败?有的学者认为,其实并不是因为赵括的到来才导致整个赵军的失败。有人认为,廉颇其实一开始就已站错了方位。翻开历史,我们可以知道赵国的士兵其实是最擅长作战的,虽然不能跟秦国那些变态比吧。(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以及进攻的方式,这里有会专门做一章)。但好歹也算是自己的一门优势。

  可是廉颇的确直接去于防守,这不是丢掉了自己最大的优势吗?并且那是在古代,交通也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打个比方吧!就是解放战争那会儿,为了供应前排战士们几万人的军粮。就有好几十万的农民在背后撑着。核算一下,相当于是六个农民供养一个战士。这是一个十分可怕的数字。而且古代是更不可能办到的。所以我认为,拼一拼,可能还有赢的把握要是比消耗的话,肯定是比不过的。不要问我秦为什么能撑,问就是人家生产力大解放。所以廉颇找了个替死鬼而已。(仅个人观点)。但事实是,不可否认的,这战几乎赔掉了赵国所有的国力。消灭了近80%的士兵。从此,赵国国力大减。首先我要在这边矫正一个观点,我们大家所熟知的纸上谈兵赵括,其实并不傻,相反他十分的聪明。他爹能够数次打败秦军,背后少不了他的出谋划策,至于他为什么会输?作者认为,有两个观点。

  一,他轻敌了,在这次战争中秦王秘密派上白起更换了此次的将军,这个事情是没有任何人知道的。所以赵括刚一上场,认为自己对阵的还是敌国大将军。然后被白起诱敌深入。一举歼灭(这里得突出一个细节,赵括被白起为困了四天四夜,但他所带领的军队没有投降,没有放弃,依旧是在不断的冲分。谁说他是个军事白痴的?)

  二,赵括这个人,他没有对生命的敬畏感,也就是说,他心里根本就没有把人命当回事儿说白了,他觉得打仗就是在下棋你吃我一颗子,我吃你一颗子。但他却没有明白,每一颗子都代表了几百甚至上万人的生命。我们应该永远保持对生命的敬畏。

  桂陵马陵之战。这场战争的主角相信大家应该都很清楚:孙膑和庞涓。最著名的一句话,莫不过于:庞涓死于树下。万箭齐发,扑面而来,多年成为废人被剔去膝盖骨的痛苦以及屈辱,在这一瞬间全部释放。魏国大军死于伤一片。直接失去了争夺霸主的地位。

没钱包子 · 作家说
上起点支持我,看最新更新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