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到幸福
上起点读书APP,新人免费读14天畅读本书,新设备新账号下载立享

“枣”到幸福

    “枣”到幸福

  一

  “呜——”

  北风呼啸而过,就算是我——一棵枣树,也不禁瑟缩起光秃秃的枝桠。

  “若是在以前,我可不至于如此狼狈……”

  青灰色的天空中日光暗淡,我陷入了回忆。

  小安村,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它的东北角,有一间几堵矮墙堆起的小院,住着老张和我。老张是个农民,而我,是他院里的一棵枣树。

  老张命苦,独自一人无依无靠,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田里勤恳半生。

  农作相对乏味,闲暇之余,老张却也有一点惦念不放的爱好,说来有些冷僻——养树。

  小安村及附近一带土壤贫瘠,生长些棉花玉米已是极限。这却难不倒老张,凭借多年农作的经验,栽苗、浇水、施肥,老张手底下的树莫不茁壮茂盛。在镇上读书的学生们都说:“张叔就是咱小安村的‘郭橐驼’”。

  作为老张院子里的我,得益于此,在这片肥力极差的土地上长得树干高大、枝繁叶茂,每年都能结出又大又饱满的枣子。待枣子熟到透红发亮后,老张便成筐成筐地打下,自己不吃,而是分给邻里的孩子们。每每分枣,孩子们总是汹汹地聚作一团,在嘴巴里塞满枣子,嘟囔着谢谢,老张脸上就笑开了花。

  然而就在几年前,一场意外改变了我和老张的生活。

  小安村要测算后山面积,热心肠的老张也去帮忙,却在上山时不幸摔伤腿脚,丧失了劳动能力。村委会确认情况后,帮老张申报了材料。

  冬天有碳,过年有油米面,每月有补助,老张的日子,不苦。

  可我知道,他有心事。

  从那以后,腿脚不便的老张整日闷在小院里,极少再打理他曾经心爱的树。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失去老张照料的我,越来越衰弱。以前每年孩子们期待的“分枣子”活动,随着我的衰颓,也不再有了。

  “小李主任说要在村头开会了……”

  院外隐约传来的声音把我的思绪拉回。

  “乡亲们,咱们村是脱贫了,但脱贫之后呢?咱们要的是脱贫致富,是振兴发展!我就不信咱村富不起来……在这里,我作为党员,当着大家的面,立下保证书!”穿过几条胡同,喇叭声传到小院里。

  似乎有个新来的干部在向村民们宣讲。

  老张窝在屋里没有动静,但我却留心到了那个年轻声音说的话。

  致富?小安村不是已经脱贫了吗?我并不理解其中的含义。

  二

  第二天,冷清的小院里来了客人。

  “张叔在家吗?”院外传来人声。

  老张终于钻出了屋子,面容憔悴,身子佝偻,五十来岁的年纪却像七十岁的人。

  因为腿脚的问题,老张挪动得极慢,等了好一会才开了门。

  一个模样稚嫩的青年出现在小院门口。

  ”你是?“

  ”张叔不认识我啦?我是小李啊,以前还总吃您家的枣子呢!大学毕了业,我一直惦记着咱村,这不,回来做了咱村的村干部。“

  两人随即相认,笑呵呵地说起话来,小李看老张行动不便,主动搀起老张的胳膊,两人走进里屋。

  我虽然在屋外,树枝却能延伸到窗台,倒是能正好满足我的好奇心。

  ”张叔,您这边生活上有没有什么问题啊?“

  ”党和国家有政策,俺既吃得饱又穿得暖,能有啥问题……“老张语气一顿,像是还想说什么,却又噤了声。

  ”您这是……有心事?“小李敏锐地捕捉到了老张神情的变化。

  老张一愣,低头叹了口气。

  ”俺也知道自己身体不行。可有的时候望见人家吆喝着去田里干活,邻里间有事儿相互帮衬,俺却啥也做不了,心里头呀,不好受,这日子过得……没劲儿。”

  小李听完,皱着眉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小李?”老张看小李不应声,试探性地问道。

  “啊,抱歉张叔,我在想怎么解决您这个情况,一不小心入神了。”小李回过神来解释道。

  “哎,俺这算啥问题,吃饱穿暖就行,不要求别的,你刚来咱村,还有不少其他工作等着你去忙嘛。”老张笑着摆了摆手。

  “张叔,”小李神情严肃起来,“您的事就是我们这些基层党委干部的事,我们之所以工作,就是要解决村民们的各种问题,您放心,这事我记下来,回去报到村委,一定想办法给您解决!”

  老张见小李这么说,也就不再多说,两人又谈了一会儿,便一起走出了屋子来到院里。

  “张叔,这是当年那棵枣树?”小李的目光落在我身上。

  “哈哈,就是这棵,你们那群孩子吃的枣子可都是它结的呢!”老张颇有些骄傲地把手放在我粗糙的树皮上,但看到我的颓态时眼中闪过几分后悔之意,“这几年俺疏乎了打理,这树在咱这一片土地上活得不好,枣子也不结了……”

  老张自说自的话,旁边小李的眼睛逐渐亮了起来。

  “张叔,你说,咱村到底穷在哪儿?”小李突然开口问道。

  “还用问,都知道的,穷在这地上,贫瘠地里不好长东西啊,这又怎么了?”张叔弄不清小李想表达什么。

  “穷就穷在地上,而张叔你,能在这穷地上种出这么好的枣树来啊!”

  小李掏出手机给我拍了张照,情绪有些按耐不住的激动。

  ”走,张叔,我扶着你一起去村党委,我有大事要做。“

  一头雾水的老张被小李搀出了小院。

  三

  我虽然见不到,可也从别人口中得知了当时的情景。

  ”要在小安村办一个枣树园?“党委和村委的联合会议上,几个干部一同诧异发声。

  ”我知道你们担心什么,咱小安村的地不好,种不出东西来。“小李拿出手机,把他拍的照片摆在干部们面前,“但耐不住咱们有个能人!这是村东头张叔亲手种下的枣树,这么大的体量,就是长在咱村的土地上!”

  ”张叔,这树……真是您种出来的?“有人向一旁的老张问道。

  ”如假包换,就在俺家院子里呢。“老张信誓旦旦地说道。

  ”咱村后山那片利用不起来的山地,划作枣树园不是正好?“小李继续说道。

  ”可万一卖不出去……“有干部出声。

  ”县里搭建了农产品电商平台,我去跑腿,让咱产的枣子对接上互联网!”小李眼神里的认真令人动容,“张叔说咱村穷在地上,我现在认为是穷在心上!心里不敢做,不敢试,咱村怎么奔上致富路?”

  干部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心里也没数,可谁也不甘心一直这样穷下去。

  会议最终决定——试。

  接下来的日子,小李和干部们搜集资料,四处奔走。市里看到小安村报上来地计划,特地从研究所找来农业专家和老张交流,实地对小安村种枣树的方案进行科学论证。老张和专家从山脚跑到山顶,天亮跑到天黑,终于出了结果——可行!

  “小安村要把握发展机遇。”又一次联合会议上,全体村干部们意见一致。

  制定计划、投票表决、正式开工,一步又一步,小安村走得无比坚定。

  四

  三个月后,仲春季节,小安山后山山脚。

  村民们里三层外三层,把这里围得水泄不通,人群中央的空地上,一条鲜亮的红丝带被挂起,干部小李站在红丝带前,手里高举着一把剪刀。

  “张叔呢,这剪彩可不能少了他。”小李笑呵呵地四面张望。

  正在人群中看热闹的老张一听,就要往外挪。

  “哎呀,不就在这吗,快过来,就等你啦!”几个村民吆喝着,把老张强行搀了进来。

  “剪彩是有功的才剪,俺不合适……”老张挣扎着想往后退。

  “才不是哩,小李是枣树园的发起人,您就是枣树园的技术总指导,以后还指望您给我们上课呢!”

  挨不住村民的催促,老张的脸红的像是大枣一般,和小李一起在众村民和干部们的注视下举起了彩剪。

  “三,二,一……”

  “咔哒”一声,小安村枣树园正式落成!

  “园子建成了,靠的就是我们人去做了!要发展,要致富,咱们得撸起袖子沉下心,不把咱这枣子种出个样不算完!”

  党委的鼓励和带头下,小安村的村民们聚成一股绳,一滴滴勤劳的汗水浸透了枣树园的土地。

  五

  努力没有白费,枣树园开始结枣了。电商平台帮忙做了宣传,县里来了许多货车,很快,第一批枣在平台上被买空了。

  “卖是卖出去了,可人家究竟喜欢不?”

  小李和老张聚在院子里,两人直直地盯着小李的手机,上面即将刷新出最新的消费反馈。

  几秒后,页面出来了。

  上百个评论,无一例外,清一色的五星好评。

  小李和老张知道,小安村的枣树园,成功了!

  小安村特殊土壤上长出的枣子风味独特,又极为重视农业科技在枣树培育上的作用,借助县里搭建的电商平台,枣子销路越拓越广。

  村中心的马路拓了又拓,枣树园也扩大了好几次面积,经过数年的发展,小安村成了远近闻名的产业村。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考察组,络绎不绝。

  此时的小安村,任谁来了,都得由衷地竖起大拇指,赞叹一句:“小安村发展得好!”

  现在,老张的小院经过翻修,焕然一新,成了小安村最热闹的地方。不管男女老少,只要是在园里有树的,都来听老张的种树课。

  今天天一亮,一众村民便搬来马扎听讲了,却奇怪地发现老张不在。

  “张叔哪去了……”有村民问道。

  “来喽来喽!”老张左手拿红纸右手拿胶水,从里屋走出。

  “张叔,怎么还没过年就要贴对联啊?”有村民认出那红纸是对联。

  “哈哈,这可不是过年的对联,昨天晚上有些想法,俺也做回文化人嘛。”老张说着,对联已经贴好了。

  上联曰:共齐心誓要发展兴小安

  下联曰:同协力敢把富树满山峦

  横批:枣到幸福

  “孩子们,枣子熟了,张爷爷带你们一起吃好不好?”老张对院子里正玩闹的孩子们喊道。老张的照料下,我已重新开始结枣。

  “好!”孩子们清脆如银铃般的笑声在小院里回荡。

  秋风吹拂下,我高兴地抖擞万千枝梢,数不清的枣子也随之一起摇晃。

  我知道,小安村的枣正变得愈来愈沉,愈来愈甜……

风塔 · 作家说
上起点支持我,看最新更新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