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国都,奉天殿。
大魏的第三十六任皇帝姜羲,正坐在大殿深处的龙椅上听着大臣们的上奏。
“有些地方的官员已经下令让百姓种下第三季水稻了——”
“毕竟时不等人,但还是得国师测算出下雨的时机,不然一直以人力运水,可缓解不了旱情。”
姜羲正襟危坐,向朝他上奏的官员回复到:
“朕已知晓,此事以后再议。”
“这……”
“不可啊!陛下!”
“若是这一季稻谷长不出来,来年就要闹粮荒了!”
姜羲双眼一眯,
“怎会不够,我大魏立国以来,可是每年都会储备粮食的,今年账面上的储备粮可是还有足够我大魏百姓吃三年的!”
在高武世界,虽然日常风调雨顺,但是各个国家还是会储备不少粮食,毕竟若是某些大能修士在国境内打起来,那今年的收成就不好说了。
台下众臣支支吾吾,不肯说话。
“怎么,都不敢说吗?”
“墨衣,将那些倒卖储备粮的官员的名单拿上来!”
“是!”
一个隐藏在角落里的影子悄然退下。
不一会他就重新搬着一个箱子走入了大殿。
一众大臣只敢低头盯着手中的笏板,不敢将视线挪到那只箱子上。
“左青秋,担任寻州镇守时,私自将寻州粮仓内七百八十吨粮食卖出……”
“黎平,在河广府任职时偷贩储备粮五百吨,随后纵火烧毁粮仓,谎称储备粮被烧光……”
“……”
一个个大臣的名字被点出来,被点到名字的大臣无一不两股战战,冷汗淋湿了后背。
“尔等就是这么守护我大魏的粮仓?”
姜羲面色冰冷的说到。
“知法犯法,罪加一等,来人,先将这些罪人压到天牢。”
十几个被点到名字的大臣被带了下去,无人喊冤。
大殿上一下子清静了下来,姜羲看了一眼还没有被带下去的大臣,只淡淡的说了一句: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右丞相站了出来,
“陛下,既然今年国内粮食注定不够了,为何不让国师寻求修士的力量,为我大魏国施展布雨术呢?”
“虽说花费大了些,但总好过从别国高价收购粮食。”
“爱卿说得有理,宣国师上殿。”
“宣国师上殿!”
“宣国师上殿!”
“……”
小太监的喊声一声声地接力传向摘星楼,直到在摘星楼驻守的小太监都喊了几遍,国师还是没有前去上朝的迹象。
姜羲眉头一皱,下令再宣一遍。
又过去了几分钟,国师还是没有出来。
姜羲脸色越来越难看。
于是下令让影子墨衣登上摘星楼,看看国师到底在搞什么。
只是一小会,墨衣就带着一封书信回来了,并在皇帝的耳边说了一句:
“国师不知所踪,只留书信一封。”
姜皇接过,打开看了起来。
还没看几眼呢,就将信纸拍在案牍之上,满脸惶恐的站起身来。
底下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发生了啥。
毕竟姜羲坐这个皇位已有多年,扶着龙椅调了一下呼吸,缓缓说到:
“今日退朝,有事来日再议,左右丞相和大将军留下。”
底下群臣虽有疑惑,确还是行完大礼退下大殿了。
大殿里的群臣只剩下大将军和左右丞相之后,姜羲对太监们说:
“你们也退下,将门、窗都关好。”
“嗻~”
左丞相和右丞相对视了一眼,纷纷好奇起来姜皇到底在国师的留信上面看到了什么。
姜羲看着大殿已经将门窗都关闭了,这才让左右丞相和大将军传阅国师留下的信。
三位位高权重的大臣接过信纸一看:
“吾为大魏观天已逾三百年,却从未遇见过如此异常的天像。”
“四季不流转,大日不倾斜。”
“吾曾四处考究,却发现这是圣人陨落的迹象。”
“此圣人非君子口中之圣人,实乃仙之道顶峰与天道相融之大实力者。”
“而玄元大陆所出之圣,正是四季圣人。”
“吾求玄元十宗出手,玄元十宗皆无回信。”
“吾又与好友联络,惊悉世上已无元婴之上仙修。”
“今之大魏,煌煌天日笼罩,不出半年,地生火气;三年之后,大魏国土将再无生机!唯有往南、北两方迁移,尚有一丝活路。”
“世道将乱,言尽于此,况吾自身难保,大魏且好自为之。”
三位大臣看完,皆是征征失言。
“诸爱卿有何看法?”
姜羲发问了。
“国师年老,不会是看错了吗?”左丞相说到。
“不不不,国师不会在这种事情上犯错,况且国师继位以来从未看错过天像。”右丞相说到。
“我觉得应该往北打!”这是大将军说的。
“北方的齐国和赵国可不太好啃。”
姜羲的眼睛看向大门,视线仿佛穿过了辽阔的大魏,穿过南边的鱼米之乡,看遍小桥流水的江南世家,到达了大魏南边的国境线。
“相反,南边都是一些小国,国民也比较富硕。”姜羲皇帝说到。
大将军虎目微眯,脸上的皱纹更深了:“南边修士比较多,再富硕也是暂时的。北边虽说难啃,但是我们这几十年都在与他们交手,应对他们的手段也更多一些。”
大将军徐烈出生将门,在北方边境厮杀了大半辈子,佑得大魏边州一甲子不受战乱之祸。
“北边地不广。”姜羲又说到。
玄元大陆的赤道在大陆的北边一点的位置。
以赤道为分割线,玄元大陆北边占了三分之一,赤道南边占了三分之二。
日后四季要是恢复不了的话,将在赤道这条纬线产生一道贯穿大陆东西的沙漠。
“都一样的。”右丞相说到。
左丞相瞅了一眼右丞相,接着他的话说到:“既然没了四季,那么南北大陆剩下的宜居地带应该也差不多才对。极北与极南都会化作冰原,而我们大魏国又不是帝国,只是抢一些地盘养活大魏的子民的话,应该是绰绰有余的。”
姜羲收回眺望南边的目光,“那这些邻国呢,可不能让我们全力攻打北边的时候,被我们的左邻右舍割肉放血。”
四人对视一眼,还是右丞相说话了:“此等天灾,应昭告天下,联合世间众人共度难关,若是有不义之士想阻挠,当人人共击之!还望陛下下旨成全。”
奉天殿内的四人都极有默契的完成了这出戏,没有人阻止发动战争,还为拼命为自己国家发动战争找好了借口。
接下来的几天,就等舆论开始传播,然后大魏就可以站着道德的制高点上发动一场足以彪炳史册的光辉战争了!
至于后人的评价?
对这群能清晰看见自己生命倒计时的权贵来说,倒也不是那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