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输了,输在操之过急。
努尔哈赤曾经对自己的用兵之道做过一个简要的总结。
他认为:攻城掠地,首要就是要做好准备,稳操胜券之后才能进攻,要不然反而损害自己一方的气势。
可是从宁远之战来看,努尔哈赤明显是冒进了。
不光导致军队吃了败仗,而且自己的人生之路也走到了尽头。
公元1626年(天命十一年),努尔哈赤感觉身体有恙,于是乘船前往清河泡温泉疗伤,没想到,症状没有减轻反而还加重了。
感到自己状况不佳的努尔哈赤派人去请大妃乌拉那拉氏来迎接,到达距离沈阳还有四十里远的叆鸡堡时,努尔哈赤病重,不能继续前进,他的脑中也开始如幻灯片一样闪过自己的一生。
年纪轻轻因为遭受后妈的白眼而选择自谋生路,采蘑菇,打山鸡,基本上什么事情都干过了。
虽然最初只是因为祖父和父亲的离世而起兵反抗明朝,但是他打了半辈子的仗,也为此努力了半辈子,他的眼界和野心也在长久的征战中发生了变化,他更想击败腐朽的大明王朝,成就自己的事业。
所以他能够统一建州、海西、野人女真,萨尔浒之战打败一生的敌人大明王朝,建立完善八旗制度......他是一个开明的君主,但同时他也是个狠厉的领袖,杀弟灭子,他将自己的感情抛在脑后,杀伐果断,他将自己的狠辣展现得淋漓尽致。
但是,回望自己留下的基业,他完全可以感到骄傲和自豪,只是因为在所有人都在站自己对立面的时候,他靠自己争取到了这一切。
现在,这个垂垂老矣的老人躺在这张不大的床上,看着脑海中这熟悉的一切,他在想,这一生杀了很多人甚至是自己的儿子和兄弟,付出了青春,时间,精力,收获了地位,权力,悔恨。
好在,这一切都到头了!到头了......
什么遗憾、悔恨、屈辱、荣誉都过去了,年华已老,风华不在,该走了。
公元1626年(天命十一年),征战一生的天命汗努尔哈赤离世,享年六十八岁。
关于努尔哈赤的离世,史书记载众说纷纭,主要是有两个观点:一是由于之前宁远之战时被袁崇焕的炮火而伤,重伤不愈而死。二是由于长年征战,再加上宁远之战大败于袁崇焕,身患毒疮忧愤而死。
个人认为,第一种说法较为靠谱。
宁远之战时,袁崇焕的大营之中还有一个朝鲜的译官韩瑗,在韩瑗的记录中,对宁远之战做了一个详细的描述。
记录中指出努尔哈赤在之前的战斗中已经身负重伤,而袁崇焕嘲讽拉满,派人送去礼物,还说出了:“老将久横行于天下,今日败于小子,岂非数耶?”,看似慰问,实际上充满了讥讽的意味,这样一来二去之下,努尔哈赤忧愤成疾,最终郁闷离世。
但是无论真相如何,努尔哈赤的传奇一生还是在宁远落下了帷幕。
努尔哈赤去世了,却也给金国留下了问题。
按照彼时的传统,努尔哈赤需要指定汗位的继承人。在最初选定继承人的时候,努尔哈赤有意立长子褚英,并有意让他开始主持军政和国家大小事务。
原因有两个:其一褚英是长子,按照长幼顺序来说也该是他。其二在努尔哈赤征战期间随父出征,骁勇善战,立下了不少的功勋,所以结合以上两点来看,褚英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人选。
但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意识到自己得到父亲努尔哈赤赏识的褚英身上的缺点开始渐渐暴露,他骄横、小气、固执偏激,不知不觉中得罪了很多人,政治集团中不断有人给他穿小鞋。
一时间,褚英成为了许多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四贝勒在许多人中。
五大臣也在许多人中。
四贝勒是指努尔哈赤的四个子侄——代善,皇太极,阿敏,莽古尔泰,作为汗位的有力竞争者之四,他们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觊觎着汗位,所以无时无刻都在找褚英的把柄,企图抢夺汗位的继承权。
而五大臣是指跟随努尔哈赤打天下的费英东、何和里、额济都、扈尔汉、安费扬古。
褚英开始处理军政实务之后,由于本人太过于骄纵偏激,所以有意无意地打压五大臣的权力,也就招来了他们的不满。
慢慢的,他们几人就联合起来向努尔哈赤哭诉,状告褚英为人如何的骄横,如何欺负自己的弟弟,如何不扶老太太过马路,如何抢小朋友棒棒糖之类的。
而说者有意,听者有心,努尔哈赤渐渐地就失去了对褚英的信任,褚英也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
公元1615年,褚英被努尔哈赤下令处死。
经历了褚英的事情后,努尔哈赤也感觉到选定继承人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这时候同样有卓越战功的代善就被努尔哈赤看中,成为了他心中又一个“大汗”的人选。
可是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代善开始处理国政之后,他也就成为了斗争的中心,告密者纷纷将矛头指向了他。
努尔哈赤这时也才发现,代善似乎与自己的大妃乌拉那拉氏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一抹绿色从努尔哈赤头顶飘过。
代善从此也退出了汗位的争夺。
但是接连立储失败的努尔哈赤有点灰心了,可是自己晚年之后国家还是需要有人来治理,怎么办呢?
于是他制定了一个新的方针“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所谓的“八和硕贝勒”就是努尔哈赤规定的八旗制度下的八位旗主,他希望借由八旗旗主共同治理国家,然后推选出一个他们认可的新大汗。
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直到宁远之战结束后,深感自己时日无多的努尔哈赤也没有再次选定汗位的继承人,直至突然离世。
而努尔哈赤离世后,他的大妃乌拉那拉氏(多尔衮之母阿巴亥)开始出来搞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