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同悲
上起点读书APP,新人免费读14天海量好书*,新设备新账号下载立享

*本书48小时内付费章节不限免

第八章 终定储位

  司马懿的升迁之路确实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职业生涯历经多次重要的职位变迁。

  时光飞逝,又是九年,转眼已是建安二十二年的秋天。

  在这九年里,凭借过人的才华,司马懿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簿等职位。而他与曹丕的关系也日益亲密,有时甚至挑灯夜谈至东方既白。

  不仅如此,他和陈群、吴质、朱铄三人结为四友,紧密团结在以五官中郎将曹丕为领导核心的争储小队周围。

  而令三国中所有人都未曾想到的是,属于这个小小的丞相主簿的时代已经悄然到来。

  现在的曹操,已经过了耳顺之年,随着头风病越加频繁的发作,他不得不尽快择定继位人选。

  前面已经介绍过了,此时摆在曹操面前的,有三个选择,分别是文章锦绣的临淄侯曹植、武功亮眼的鄢陵侯曹彰,还有那个文不如曹植武不如曹彰的五官中郎将曹丕。

  首先被排出出局的是曹彰。很简单,曹彰显然更适合做一员武将而非领导者,况且起码当下看来,他也志不在此。

  然而真正让曹操下定决心的,是以下三件事∶

  ROUND ONE!曹植斩杀门吏事件!

  《世说新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之前,曹操令曹丕、曹植各从邺城其中一个城门出去,又令守门者不让他们出城,以此看他们怎么做。

  杨修对曹植说:“您受了魏王的命令,如果守门者不让您出去,可以直接斩杀守门者。”曹丕到达城门后,不能通过就回去了,曹植则听从了杨修的建议。

  ROUND TWO!!吴质阴潜入府事件!

  另一件事便是吴质阴潜入中郎将府。

  吴质,字季重,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大臣和文学家。

  在曹丕与曹植的储位之争中,吴质成为了曹丕的谋士。由于曹丕需要经常与吴质商议对策,但又担心落下因争储位而拉帮结派的口实,于是曹丕用车载一大竹篓,并在其中放置绢布,伪装成运布车,实际上却是用以藏匿吴质,以便入府。曹植的心腹杨修发现后将此事告诉曹操。

  曹丕得知后非常恐慌。

  但此时,胸有成竹的吴质却告诉他,完全不必担心。并且这还是一次一石二鸟的大好机会!

  他告诉曹丕,下次可以真的放置绢布在竹篓中,用车运送,以此迷惑杨修和曹操。

  曹操果然多疑,派人到曹丕的府门口查看。结果发现大竹篓里全是绢丝,并没有发现吴质的踪迹。因此,曹丕没有受到任何责罚,杨修却更加受到曹操的厌恶。

  而吴质此后以这个方法入府亦是畅行无阻。

  此时的曹丕才恍然大悟。

  先生高才!

  ROUND THREE!!!贾诩暗助曹丕事件!

  这年深秋,曹操在继承人问题上询问智谋深远的谋士贾诩。

  他召见贾诩,直接问道:“你说我该立谁为世子啊?”

  贾诩深知此事牵涉重大,回答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引火烧身。因此,他深吸一口气,沉默不语。

  曹操的追问,贾诩回答说:“我在想一件事情。”当曹操问他在想什么时,

  贾诩∶“思袁本初、刘景生父子。”

  对这段历史不太熟悉的朋友可能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贾诩的言下之意是,袁绍和刘表都因溺爱幼子,在继承人问题上选择了废长立幼,结果导致了家族的衰败。这是在暗示曹操不要重蹈覆辙。

  曹操听了贾诩的话后,哈哈大笑,立即放弃了废长立幼的想法,确定立曹丕为自己的继承人。

  KO!

  三个回合结束,曹植完败!

  但是,原因真的看起来是表面上这么简单吗?

  我个人对于这三件事,是有更深层次的见解的。接下来我将试为大家析之。

  ANALYSIS ONE!

  对于曹植斩杀门吏事件,我觉得这并不是曹操给丕植二人设置的服从性测试。

  二人都知道,能否出城和能否成为世子有关。

  门吏代表的则是二人成为世子之路上的障碍。斩杀门吏更是颇为血腥且有些不义的选择!

  所以,在成为世子,在攫取权力的道路上,今天能斩杀门吏这个障碍,那说不定哪天被逼急了就能斩杀五官中郎将,甚至是他魏公曹操。

  以此观之,曹植要是成为世子,曹丕哪还能有活路?

  反观曹丕,且不说他的表现是真是伪,起码是做足了姿态。人活在世上是有人设的。你目前获得的东西,除了能力使然这一点,也都是基于你人设之上的。如果你打破了自己的人设,你肯定会失去一些东西。

  所以今天你曹丕在争储一事上表现出了恻隐之心,仁爱之心,你没有被确立储位的时候尚且不忍杀死一门吏。即使他日你曹丕已经大权在手,你又怎能加害曾经与你争储的弟弟呢?如若不然,便是与你之前的人设相悖,大家都会暗地议论你的虚伪,在大家心中,你的信用又何在呢?

  虽然曹植知道,能否出城和能否成为世子有关。但曹植哭着表示∶“我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这结局”

  不得不说,除了那次曹老板在赤壁火了,你可以永远相信曹公之心计的缜密性!

  ANALYSIS TWO!!

  对于吴质阴潜入府事件,我觉得曹操在意的并不是哪个公子有没有拉帮结派培植势力,而且甚至他是希望两个公子都有自己的势力和团伙的。毕竟,如果公子不培植自己的势力,等公子成为世子,成为魏公,发现上下根本没人听自己的话,没人落实自己的政策……那这个leader不就形同虚设了吗?

  所以,我个人认为曹操在这件事上,看的是两个公子身边都是什么级别的谋士,看的是双方博弈中的应变能力。毕竟等以后公子继承了爵位,现在公子的智囊团是要进政治中心的,曹操又怎么可能把辛苦建立的基业交给几个臭棋篓子?

  吴质的应对方法,既平息了大家对曹丕舆论,又造出了大家对杨修和曹植的舆论。

  为了那个世子之位,你曹植竟然敢指使杨修构陷大臣,离间父子?!

  这不仅让己方从事件中跳脱出去,还让对方卷入泥潭,无暇自顾。

  那曹操为什么因为此事更加厌恶杨修呢?

  《易传·系辞传上·第八章》中说∶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翻译成白话就是∶“君主说话不慎密则失信于臣,臣说话不慎密则灾殃及身,重要的事情不慎密则造成祸害。所以,君子谨守慎密,不会随意地说话。”

  你杨修作为我最疼爱的儿子曹植的谋士,做事竟然如此不周密。打狼不死,反被狼咬。在某一件事上,如果你不能一棒打死对方,打得对方毫无还手之力,那你就是给对方发挥的空间。

  况且身为谋士应该充分了解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的兵法精髓,应该预判得到对方下一步行动。你连对方的应对之策都预判不到,以后怎么给我儿出谋划策?

  两个团队的水平,高下立判!

  ANALYSIS THREE!!!

  至于贾诩暗助曹丕,没什么好说的,

  不要误会,我说的是贾文和的说话艺术。

  一个字,绝!

  绝在哪里?

  首先,不明确发表自己的意见。

  “思袁本初、刘景生父子。”

  短短九个字,看似什么都没说,但却什么都说了。

  接下来这点,是这件事情所展现的贾诩的说话艺术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更是堪称人与人沟通的万金油。

  怎么让别人更容易接受自己的想法。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平铺直叙的去陈述。而是以发问的形式让对方自己思考出问题的答案。

  因为人,最相信的其实还是自己。陈述观点其实是强行输出,肯定不如他自己思考出来的答案更有说服力。

  ANALYSIS SUPPLEMENT☆

  三件事不都分析完了吗,怎么还有?

  是的,还有!

  这一段我们先来说杨修之死。

  杨修的被杀,除了他站错队,除了他妄猜上意,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这就要从杨修的家世说起了。

  杨修出身弘农杨氏,这是一个什么家族呢?

  是一个家世显赫到可以与袁绍他们家媲美家族。

  汝南袁氏,四世三公。

  而弘农杨氏,是五世三公。

  杨修的父亲杨彪,现如今就任太尉一职。

  而杨修有两个舅舅,

  一个叫袁术,一个叫袁绍。

  还记不记得,之前我们介绍过,袁绍有个反叛曹操的外甥,叫高干。而且这个高干还是曹操亲自率军平定的。

  垂暮之年,或许曹操回忆起了来自袁绍外甥的PTSD

  于是,杨修over!

  临淄侯曹植最终失去了这个还算有些才智的谋士。而他身边所剩之人,皆是书生。

  他,失去了所有机会。

  话说回来,曹操到底有没有想过要立曹植为世子呢?

  我认为是有过的。

  理由倒不是简单的因为他爱曹植之文才,更不是因为曹植长得帅(神清骨秀)。

  他最看中曹植的,是曹植在文坛中的地位,在天下儒士心中的分量。

  要得天下,就要先得士林之心,四海之望。

  然而曹操这一倏忽间的想法也被曹植和他的智囊团拙劣的政治水平所击散。

  不论怎样,曹丕获得了这场储位之争的最终胜利。

  也正是如此,司马懿日后才能在一场场惊天之变中逐渐化龙,腾于九霄。

白马胡缨 · 作家说
上起点支持我,看最新更新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