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星际外交

  联合国总部大楼的会议室里已经坐满了来自各成员国的代表。程阳站在全息投影前,准备向地外接触应对特别委员会进行首次正式汇报。窗外,纽约的晨曦刚刚染红天际线,而会议室内的气氛却如同暴风雨前的宁静。

  “各位代表,“程阳的声音在特别设计的声学空间内回荡,“经过连续七十二小时的监测和分析,我们现在可以确认以下几个关键事实...“

  全息投影上开始展示经过严格验证的数据:协会与“织网者“文明的通信记录、柏林实验室的生物量子计算装置能量特征、东京湾海底虫洞的稳定性分析报告。每一个数据点都经过国际专家组的交叉验证,其可信度毋庸置疑。

  德国代表首先发言:“程先生,根据我们获得的情报,协会在柏林实验室进行的生物量子计算实验已经开始影响当地的电磁环境。昨天晚间,柏林市中心出现了持续三分钟的全面电子设备故障。“

  法国代表紧接着补充:“我们在太平洋的监测站捕捉到了异常的重力波动,波动源正好对应东京湾海底实验室的位置。这种波动特征与理论上的微型虫洞完全吻合。“

  就在各国代表讨论这些发现时,程刚协调的后勤团队正在会议室隔壁建立临时指挥中心。十二台量子计算机同时运转,处理着从全球监测网络传来的实时数据。

  “我们已经建立了与'织网者'文明进行正式接触的通信协议,“程刚向委员会技术小组汇报,“根据高等实体提供的信息,我们设计了一套符合星际外交礼仪的通信流程。“

  上午八点,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到来了。在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下,人类文明向“织网者“文明发出了第一份正式外交照会。这份照会使用了一种基于数学 universal language的通信协议,内容经过各成员国代表的充分讨论和一致同意。

  “我们代表地球文明的所有国家和人民,向'织网者'文明致以和平的问候...“照会的开头这样写道,随后详细阐述了地球文明对于星际接触的基本原则和期望。

  令人意外的是,仅仅三小时后,“织网者“文明就给出了回应。这份回应的内容让所有专家都感到震惊:他们不仅完全理解了地球文明的立场,还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星际技术交流框架。

  “'织网者'文明表示愿意与地球文明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张明在翻译回应内容时声音有些颤抖,“他们提出了一个为期十年的技术合作路线图,包括能源、医疗、环境等各个领域。“

  然而,这份回应中也包含了一些令人不安的条款。“织网者“文明明确要求获得在地球建立“技术交流中心“的权利,并且要求获得一定程度的外交豁免权。

  美国代表立即表达了担忧:“这涉及到国家主权问题,我们必须谨慎对待。“

  中国代表则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或许我们可以建议将技术交流中心设在月球或者近地轨道,这样既能满足交流需求,又不会影响地球各国的主权完整。“

  就在代表们激烈讨论时,监测系统发出了紧急警报:协会正在尝试单独与“织网者“文明进行秘密接触,试图绕过联合国框架达成双边协议。

  “他们通过海底虫洞发送了一份秘密协议草案,“林枫团队在分析截获的信号后报告,“内容包括提供地球生物样本和地质数据,以换取更先进的技术。“

  程阳立即将这个情况通报给委员会。“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国际法,更可能给地球文明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我们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制止。“

  下午一点,在程刚的协调下,一个由国际法专家和星际事务专家组成的特别工作组成立了。他们的任务是紧急起草《星际接触行为准则》,明确规范所有地球组织与地外文明接触的行为规范。

  “这份准则必须包括明确的授权机制、监督机制和违规处罚机制,“工作组主席、国际法权威汉斯教授在首次会议上强调,“任何一个组织都不能代表全人类做出承诺。“

  与此同时,技术团队在张明的带领下,开始研究如何对已知的虫洞进行监控和管理。“我们需要建立虫洞使用登记制度,任何组织使用虫洞都必须提前申报并获得批准。“

  下午三点,一个突破性进展出现了。高等实体通过微观通道传来了一份重要资料:银河系文明联盟的《星际接触基本准则》。这份经历了数万年发展的准则为地球文明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根据银河系准则,任何文明与未加入联盟的文明进行技术交易时,都必须获得该文明合法代表机构的授权,“程阳在委员会会议上解读这份文件,“这意味着'织网者'文明与协会的交易实际上违反了银河系的基本准则。“

  这个消息极大地鼓舞了各国代表。如果能够证明“织网者“文明的行为违反了银河系通行的准则,那么地球文明在谈判中将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下午五点,联合国秘书长亲自与“织网者“文明进行了视频通话。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与地外文明进行的实时视频交流,整个过程通过量子加密技术确保安全。

  “我们尊重银河系文明联盟的准则,也希望'织网者'文明能够同样尊重地球文明的集体意志,“秘书长在通话中明确表示,“任何技术交流都应该在联合国框架下进行。“

  晚上七点,“织网者“文明给出了正式回应。他们同意暂停与协会的所有技术交易,等待联合国框架下的正式协议达成。但同时,他们也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在地球设立一个观察站,用于了解地球文明的发展状况。

  这个要求在国际社会引发了激烈讨论。一些国家认为这是了解星际社会的机会,另一些国家则担心这可能影响国家安全。

  程刚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我们可以建议将观察站设在南极或外层空间,这些地方既便于进行科学观察,又不会对各国主权造成影响。“

  在接下来的三个小时里,各国代表就观察站的具体安排进行了详细讨论。最终达成的共识是:同意“织网者“文明在月球背面建立观察站,但必须接受联合国专家组的定期检查。

  晚上十点,就在各方以为今天的外交努力已经取得重大成果时,监测系统再次发出警报:协会在公海区域的移动实验室突然开始了高强度能量输出。

  “他们在进行某种紧急实验,“李伟监测着能量数据,“输出功率已经超过了安全阈值,可能会对海洋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程阳立即将这一情况通报给联合国海洋事务处。十五分钟后,一艘联合国考察船在海军护航下驶向目标海域。

  “我们必须制止这种危险行为,“程阳在紧急会议上强调,“这不仅关系到海洋生态安全,更可能影响我们与'织网者'文明的正式谈判。“

  深夜十一点,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一项紧急决议,授权使用必要手段制止协会的危险实验。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第一次为应对非国家组织的危险科技实验而授权使用武力。

  在今天的加密日志中,程阳记录下了这个充满历史意义的日子:

  “今天,人类文明第一次以整体的姿态面对星际社会。我们不仅成功建立了与地外文明正式接触的框架,还开始学习如何在星际舞台上维护地球文明的共同利益。“

  “哥哥在国际协调中展现出了卓越的外交智慧。明天,我们要开始执行联合国决议,同时继续推进与'织网者'文明的正式谈判。“

本章说
同人创作0条评论

好书等你评,快来成为鉴赏第一人

上起点App查看全部